我们以巴金的《家》为例来看看现当代男性在塑造天使性女性时所暗含的男性中心意识。我们先看鸣凤跳湖自杀这件事。我们先想一想鸣凤可以不可以不死。鸣凤如果不死,那么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坚决反抗争取自己的爱情幸福,一条路是活着嫁给冯乐山。前一条路接近琴和觉民的路,后一条路是婉儿的路。作家写小说当然不应该让一个人物的道路重复其他人物的道路。但是除了艺术构思的角度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作家安排鸣凤跳湖是否还有其他心理因素。我们不妨想一想鸣凤的爱人觉慧愿意不愿意鸣凤不死。鸣凤死了,觉慧很痛苦,这是真的的。但是如果鸣凤要以争取爱情幸福的方式进行反抗,觉慧愿意不愿意呢?如果鸣凤一定要争取爱情幸福的话,会让觉慧很难办的。她这麽做,一定会把觉慧牵扯进去,逼得觉慧跟她一起反抗,至少让觉慧受到来自女性方面的压力。而我们知道觉慧这时候其实是不想反抗的,所以从觉慧的角度考虑鸣凤最好不要这麽做。觉慧心目中的好女人是不应该给男人压力的。那么,让鸣凤嫁给冯乐山,觉慧愿意不愿意呢?恐怕觉慧更愿意让鸣凤死了让他去凭悼、去痛惜。因为觉慧其实是非常在乎自己对鸣凤精神和肉体两方面的所有权的。当觉慧第一次得知鸣凤和婉儿中的一个要被送去当姨太太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帮助鸣凤逃脱这可能的厄运,也不是“我们”这一相爱的共同体如何去面对可能的封建压迫,而是急于再一次确认女性对自己的忠贞程度。所以,他“激动地”问鸣凤“你不要骗我。假使有一天人家当真把你选去了,你怎么办?”这里是“你怎么办”,而不是“我们怎麽办”、“我怎麽办”。得到鸣凤坚决不去的承诺时,觉慧只是放心地说“我相信你,我不要你赌咒!”这里,觉慧关心的只是他对鸣凤的所有权,而不是鸣凤的命运、鸣凤的生存境遇。觉慧在鸣凤承诺反抗时也不承诺自己作为同盟者的任何责任。所以说鸣凤投湖、以死抗争,正是以恰如其分的刚烈在精神、肉体双方面为觉慧都保持了贞节,同时又让觉慧获得了不抗争甚至不同情的自由。这个情节的设置,正是以女性生命为代价,最大限度地成全了男性全面占有女性的虚荣和男性可以不为爱情负责的自由。这一部小说中,隐含作者、叙述者的立场,与人物觉慧的立场最接近。作家不自觉地处处替觉慧考虑,那么鸣凤只有这样去死才最合适。
鸣凤死了,作家对她节烈行为的奖励,就是把她写成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富有诗意美的女性。我们再想想这种诗意来源于哪里呢?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她跳湖前的那一大段独白。那一段独白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的内容是怜惜、感叹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是表达对觉慧无怨无悔的爱。
“鸣凤从觉慧的房里出来,她知道这一次真正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她并不怨他,她反而更加爱他。”(《家》)
“她应该放弃他。他的存在比她的更重要。她不能让他牺牲他的一切来救她。”(《家》)
男性生命之外的一切,被爱着的女性看作是比自己的生命更为重要。这种女性之爱,对觉慧、鸣凤现实身份上的主奴关系毫无超越,完全没有获得爱情双方平等相处、共同承担人生这应有的内涵,实际上是泯灭女性主体意识、使女性空洞化为仅仅是男性附属物的奴性之爱。鸣凤这么想,自有其当婢女的现实生存境遇和既有的传统文化规范限制着她的思想高度,无可厚非。然而作家和代表作家立场的小说叙事者以及研究界对此毫无审视和批评,却是思想的贫乏。叙事者、作者、研究者长期以来都把鸣凤投湖前的这种牺牲自己、成全爱人、保持贞节的心理与她对自我生命的怜惜混搅在一切,一股脑儿地都予以圣洁化、诗意化,未曾加以辨析与批评,实际上是作家和研究界自身爱情观念现代性匮乏的表现。殊不知,前者不过是作家男性中心意识在女性形象上的投射,是性别等级观念的现代延续;后者才是男性作家对女性生命本体价值的爱惜、尊重,是现代人道精神的体现。由此可见,巴金的现代生命观念与性别等级观念、同情女性的人道精神与男性中心意识、现代性爱观念与传统节烈观是隐秘地交织在《家》的叙事中。
我们再看看《家》中瑞珏、梅这两位女性形象。这两个女人都是觉新不抵抗精神的受害者,但是她们对觉新都没有任何抱怨。
“大表哥,你难道还不知道我的心?我何曾有一个时候怨过你!”(《家》)
“你如何担得起不孝的罪名?便是你肯担承,我也决不让你担承。”(《家》)
《家》中,斥责觉新不抵抗主义的只能是男性人物觉慧,而不可能是任何女性人物。梅、瑞珏,只会用无尽的挚爱来体谅觉新受剥夺的苦楚,而不会居高临下地审视、否定他的弱点,根本不计较正是觉新的不抵抗主义帮助封建势力毁掉了她们的幸福、并将毁掉她们的生命。这便是梅和瑞珏这两位贤惠女性对男性作揖主义的理解、体谅。然而,正是这种无锋芒的爱,这种泯灭自我意识的女奴精神,构成了巴金笔下理想女性的美德,构成了她们的生命诗意。巴金对子辈男性或被压迫阶级男性不抗争行为的批判、反思,都不过是男性内部的自审。因为是自审,所以就容不得女性这一他者来插手过深以致于影响到她们作为第二性的忠诚,也就是说不能影响到男性对女性的所有权。巴金无论如何痛切地替现代子辈男性进行自审,终究还是以男性自恋为前提的。女性无条件的爱,正是这个男性自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自慰品。
实际上,这部小说中,所有的女人与相关男人的立场都是保持高度一致的。觉新不反抗,梅和瑞珏当然也不能反抗,觉慧介于要反抗和不反抗之间,鸣凤就反抗得恰如其分。觉民要坚决反抗,琴也就坚决反抗。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进步与落后、光明与黑暗相对峙的价值体系中,只有男性才能真正成为这对立的两个阵营中的主体。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的天使型女性,一般总是无条件地爱着子辈男性、受压迫阶级男性,无论这些男性将向对立的封建家庭、罪恶社会抗争,救出自我;还是将向戕害自我的力量妥协,毁灭自我;还是介于抗争与不抗争之间、最终给自己带来悲剧;还是背离正确的革命理性、走向无谓的牺牲。也就是说无论这些男性值得爱还是不值得爱,琴、瑞珏、梅、鸣凤等天使型女性都只会忘我地去爱。男作家派定给理想女性的爱的哲学,实际上已经背弃了冰心等“五四”女作家所奠定的主体觉醒之后关怀生命之脆弱的现代思想特质,成了一种从夫的传统妇德,虽然它已被纳入男性反叛父权专制、控诉社会罪恶的现代启蒙框架中,从的已不再是父辈指定的夫,而是进步的男性青年或者男性启蒙原则,但女性泯灭自己的主体意识、以夫为天的奴性实质并没有变,只不过是封建旧酒装入了现代新瓶而已。天使型女性镜像的文学实质,是现代男性作家为女性泯灭自我的奴性之爱敷上高尚圣洁的道德光辉,使得女性能够在天使的桂冠下自觉奉行女奴的人生哲学、心甘情愿地为男性在启蒙、革命中获得拯救或安慰充当垫脚石、慰藉物。
回答者:xyzyj__520 - 举人 四级 12-10 19:13
作者在《家》里写了琴和许倩如,这是正面力量的萌芽,虽然许倩如只是一个影子,而琴还正在觉醒的过程中。到《春》里,这种正面力量就有了成长,不仅琴的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出现了淑英。她从觉慧的出走引起了心灵的波动,从蕙的遭遇又深切地感到摆在自己面前的危机,于是在觉民、琴等人的鼓舞下,逐渐变得坚强起来,终于走上了觉慧的道路,理解了“春天是我们的”这话的意义。
觉慧形象。
是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形象,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
觉慧的思想性格包括两个方面:
1,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他的这种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家庭斗争以及爱情追求中得到了强化。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在社会斗争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
其次,在家庭斗争中,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反对‘作揖’主义;
再次,在爱情追求中屏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与家中婢女鸣凤相爱。
2,觉慧的反抗还有局限性——幼稚。他身上还存在着他出身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
总而言之,觉慧是20世纪初,在新思潮冲击下由五四运动首先唤醒的中国人,是封建主义大胆的、勇敢的叛逆,也是满怀热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
觉新形象。
他是这部小说最见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觉新的道路代表了第三种命运——即应该反抗而没有反抗,既不甘心维护旧制度,又没有勇气走新道路,由此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1)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形象,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
(2)觉新的悲剧在于他怯懦优柔、充满矛盾的性格。
(3)觉新身上那种懦弱苟且性格的形成是有其思想根源的:
首先,长子长孙的地位对其性格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其次,是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长期毒害所造成的结果;
第三,从五四文化思潮中吸取的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的影响。
觉新的悲剧不仅是性格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他的悲剧说明:
对于封建恶势力只能奋起抗争,争的人格的自由和独立,以及爱情的幸福,妥协退让是没有出路的。
梅是一个“林黛玉式”的人物,她多愁善感,使得额上形成一道皱纹。她与觉新相爱过,甚至到死她们依然彼此深爱着。但由于迷信和两家母亲的交恶,让一对令人艳羡的情人天各一方。命运的安排让她痛苦不堪,她对自己的命运看得十分透彻,从开始她就预测到自己的结局。但她却从不反抗,只是默默承受命运带给她的一切不幸,一天天等待死亡的来临。她羡慕琴和觉慧的勇气,却不肯与他们共同开始新的生活,只是一味地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压抑的圈子里,不肯跳出;她日夜思念觉新,但相遇时却又不愿相见。她时常说自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是别人的。
她是一个典型的被旧社会磨去了希望,磨去了棱角,磨去了理想的悲惨女性。虽然她的面容依然年轻,但她的心早已经苍老衰败,再也无力反抗什么了。她的大脑依然清醒,但她已然麻木的心此时已经凌驾在她的大脑之上,让她甘心做一个牺牲品,尤其在见到瑞珏之后,她更加笃定她将永远成为这个社会的牺牲品,而且对此也再没有什么异议了。
她的死书中没有做细致的描写,但对她死后的境况做了较为详细的描摹。“她的嘴唇微微张开,好像要说什么话没有说出来就断了气似的。”这一部分又像是黛玉死时的情形了,与那句“宝玉,你好……”有异曲同工之妙。究竟梅想说些什么,对谁说,都成了一个谜。或许她想对觉新最后说明自己依然存在的爱意,或许她想对瑞珏说一些姐妹情深的话,又或许她是想对这个社会发出一声最后的呐喊。不论是什么,她的死给觉新带来了第一波冲击,为觉新之后的反抗打下了第一块基石。
而另一位女性瑞珏,又是另外一种类型。她温柔、体贴、识大体,整个公馆没有不喜欢这个少奶奶的。她也是旧制度下的产物,但她并不愚昧,甚至是聪明敏感的,她感觉得到,自己深爱的丈夫与自己颇有好感的梅之间存在一些并不寻常的情愫,她痛苦,但她并不把这种痛苦加注在别人的身上,而是存着一种成全的态度看待着他们的感情,她对梅好,不是做作的,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同病相怜的,如她说得那样,是姐妹之间的感情。
而即使是这样一位人见人爱的善良女性,最后也逃不过黑暗社会的迫害,死在为另一个死人准备的礼节之下了。而她的死又是对觉新的第二波冲击。如果说梅的死让觉新这座死火山开始冒烟的话,那么瑞珏的死就真的让这座火山彻底爆发了。
第二类女性是以鸣凤为代表的下层女性了。她们的命运比第一类更加悲惨。她们不仅要与自己本身的痛苦相搏斗,还要与上一层给予的压迫相斗争,而斗争的结果往往是失败的。
鸣凤的幸福在于她拥有了爱情,而她的悲惨同样来自这点。她爱上了她的主子,也就是上层的人物。起初她是放弃的,没有想过这样一段恋情会有什么结果,但是后来她爱的人——觉慧给了她希望,让她以为她真的可以幸福了,但结局依然按着原定的路线前进,她的命运没有因为年轻少爷那句年少轻狂的承诺而出现任何峰回路转的改变,只让她的命运又增加了一抹暗淡而已,或许这一抹暗淡曾经给过她短暂的幸福。
她抗争过,但她的力量太渺小了,无法撼动整个社会,甚至连这个家族的一角也无法撼动,而自己爱的人也无法带给自己曾经承诺过的保护。在走上绝路之前她犹豫过,想活下来,想为自己的幸福继续斗争,但最终,她明白了,“他是不能够到她这里来的,永远有一堵墙隔开他们两个人。他是属于另一个环境的。他有他的前途,他有他的事业。……她应该放弃他。”于是,她放弃了,一并放弃的还有她的生命。最后,她用极其温柔而凄楚的声音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我想,这一声呼唤,决不是为了抱怨什么,她只是想祝福,祝福她再也见不到的爱人,希望他能够在没有她的牵绊后活得轻松一些。
然而她的死显然没有造成像前面两位女性那样大的影响。或许短时间会给三少爷带来一定的痛苦,或许是反抗的动力,但综合全文来看,在她死之前,那个所谓的她的“救星”早就已经为了所谓的光明事业而放弃她,放弃他们之间的爱情了。这份两人的责任,早就只剩下她一个人在承担,而从那时起她的死亡命运就已经完全定格,不可能再有任何的转圜余地了。她不仅被社会放弃,而且被爱人放弃了,最终,连她自己也放弃自己了。所以说,如果要找一个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牺牲品,就非鸣凤莫属了。
第三类女性的代表是琴。她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她的命运与前两类女性相比显然要好很多倍。她是幸运的,有地位,有学识,有爱情,也有一个支持她的母亲。她的母亲——张太太显然给了她相当大的帮助,至少没有成为她的阻碍。正因为有这样一位肯为她承担闲言闲语的母亲,她才能够随心所欲的做许多令其他女性羡慕的事。而且,在她之前已经有了觉新和梅的悲剧,这让她再重复这样的状况时有了可以借鉴的依据,也为她的行动减少了相当多的阻力。
她是有勇气的,敢于打破旧传统,开创新生活的勇气。她说过:“我要做一个人,一个跟男人一样的人。……我不走那条路,我要走新的路,我要走新的路。”但她又是保守的。毕竟她是生活在旧传统家庭下的小姐,从小根深蒂固的教育让她有所顾忌,也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她的思想。例如,对于女子剪发一事,她是赞成的,甚至还写过文章,提倡女子剪发。但当看到同学剪发后受到的待遇后,又使得她犹豫了,最终也没有剪成。又如看烧龙灯一事,觉慧对玩龙灯的人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她却觉得这跟同情没有什么关系,各取所需罢了。觉慧对此的评价十分贴切:“真不愧为一位千金小姐……你的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嘞!”她的确是一位千金小姐,只不过她比其他的千金小姐进步一些罢了。她是一个过渡中的人物,可以前进,亦可倒退。不过,以情节发展来看,她应该会是前进的。
巴金先生的《家》 请分析一下 各个主要人物的特点 急求!帮助的人:7.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家》是著名作家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于20世纪30年代初。这部小说以它激越流畅的语言,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的反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的全部悲欢离合”的故事。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
《家》人物形象分析帮助的人:10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家》人物形象分析1 1、 高老太爷: 他是封建主义的象征,主要性格特征是专横与残忍,象征...(1)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形象,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 (2)觉新的悲剧...
家 巴金 中的人物赏析帮助的人:25.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长篇小说《家》,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在小说中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余个,下面就是我对其中几个重要人物塑造的剖析。 首先,我要谈谈高家的...
《家》主要人物形象分析高老太爷:他是封建的象征,主要性格特征是专横与残忍,象征着旧家庭和封建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该小说描写了20...
巴金《家》的人物关系图高家的长房长孙,觉民、觉慧的大哥,是一个长期接受封建教育,深受封建礼教制度的迫害,但又渴望幸福生活,具有“二重人格的人”。他同情新思潮又自甘落伍,不满旧礼教又奉行“作揖主义”,具有复杂而丰富的性格内涵。4、觉民 高家二少爷,琴的恋人,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青年学生。他在觉慧帮助下大胆...
巴金家人物介绍关于巴金《家在巴金的《家》中,这些角色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人物性格。他们之间的冲突和纠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作者通过他们的故事,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和年轻一代的觉醒,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角色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巴金的《家》中觉新的人物形象分析然而,在梅表姐又一次闯进他的生活时,他才发现,他还是始终忘不了她。然而,这时他们已经不可能了,他只能在假山面前呆呆地说:“梅,我对不起你。”而这也是她最后一次见到梅表姐。在梅去世后,他无比心痛,含泪向她问候。他们的爱情悲剧,落幕在他的低声哭泣中。5、觉新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牺牲品...
谁给个巴金《家》人物关系分析表刘四姐——第一幕的“喜娘”,瑞珏的陪嫁女仆。袁 成——男仆。苏 福——男仆。冯乐山——高老太爷的朋友。张 二——钱太太的老佃户。《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其他两部为《春》、《秋》,《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
巴金的《家》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主要内容是什么(详细)帮助的人:2.3亿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巴金的《家》中的主要人物是:林觉新 2、主要内容是什么(详细)?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是他长篇系列小说《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中最成功的一部,也是现代文学中描写封建大家族兴衰史的优秀长篇。它深刻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家族...
巴金的家,春,秋的人物分析是什么?他也有改变和发展,但都是顺着一条路向前的,他自信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春》和《秋》中,他已站在斗争的前缘,不妥协地和那些长辈们当面争辩,并卫护着淑英、淑华的成长。在给觉慧的信中,他说:"我现是在'过激派'了。在我们家里你是第一个'过激派',我便是第二个。我要做许多使他们...
鱼峰区说:
请简要分析巴金的代表作《家》中的高老太爷形象. - 作业帮
酸豆回复:[答案] 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他是这个家族的至尊,掌握着全家人的命运,按照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他是家族的“君主”,全公馆上下...
鱼峰区说:
巴金的《家中人物鸣凤是什么的典型?巴金的家》中鸣凤是什么的典
酸豆回复: 鸣凤是受封建社会制度迫害的典型代表.她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之一《家》中高公馆内的一个小丫鬟,她美丽,善良,聪明,刚烈,深爱高家三少爷觉慧,但由于要嫁到老头...
鱼峰区说:
谁给一篇关于巴金写的《家》的文章的故事概括?? -
酸豆回复: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
鱼峰区说:
我想知道巴金先生的<家>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急 -
酸豆回复: 1.高老太爷:他是封建专制主义的象征,主要性格特征是专横与残忍,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小说中,他是高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名言是"我...
鱼峰区说:
巴金作品 家 ,赏析 - 作业帮
酸豆回复:[答案] 巴金的《家》 巴金自己偏爱《雾、雨、电》,但最受读者欢迎的则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尤其是《家》. 关于爱情三部曲,刘西渭在《咀华集》里已有透辟的分析和批评,这里评介一下新文学史上拥有...
鱼峰区说:
《家》(巴金)中所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越细致越好) -
酸豆回复: 高老太爷(老婆:陈姨太) -长房:克文 -大儿子:觉新(喜欢亲妈的妹妹的女儿梅,娶了瑞珏) -二儿子:觉民(喜欢姑妈女儿琴) -三儿子:觉慧(喜欢丫鬟鸣凤) -三房:克明 -四房:克安 -五房:克定 -女 儿:张姑妈『女儿:琴』 树状图不会做,说个大概.不知明白否.
鱼峰区说:
求一篇巴金《家》的简介和觉慧人物性格特点的解析 - 作业帮
酸豆回复:[答案] 《家》的主要情节,是由觉新与梅、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风的爱情故事构成的.由于各自的处境与选择不同,他们的爱情故事各有各的结局.觉新,这个封建家庭和礼教制度的受害者,他既清楚封建伦理道德对包括他本人在内的青年一代的残害...
鱼峰区说:
名著《家》的评价?要一千字左右 - 作业帮
酸豆回复:[答案] 刘西渭在《咀华集》里已有透辟的分析和批评,这里评介一下新文学史上拥有最多读者一部小说枣《家》. 我最初读的巴金作品,是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给我的印象很坏.不但文字谈不上精美,所写的人物也莫名其妙,因为中国从没发生过它...
鱼峰区说:
《巴黎圣母院和家》(巴金)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介绍(要具体?
酸豆回复: 爱斯梅拉达: 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 作者这一人物塑造也是相当成功的.《家》这部小说正因为有如此精彩的人物塑造和感...
鱼峰区说:
巴金的《家》中高老太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
酸豆回复: 高老太爷内涵丰富复杂而又富于立体感的封建家庭统治者形象他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封建道德的化身他的身上同时具有两种特权:一是利用礼教随意给人定罪的权利;一是自己可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