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文言文翻译和原文如下: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木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荷花与其它草本植物似乎有些不同,但也有根没有树,一年生一次,这些特点是相同的。花谱上说:“生长在水中的叫草芙蓉,生长在陆地上的叫旱莲。”就不能不说是草本植物了。我夏天视它为生命,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以因袭前人现成的说法,而是因为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
于是,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
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像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一年又一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
只是挖了个斗大的小池,栽几株敷衍了事,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盼望天上降雨来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养生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作者简介:
李渔,生于江苏如皋,籍贯浙江兰溪。李渔自幼聪颖,擅长古文词。41岁去杭州,后移家金陵,游历四方,广交名士。
公元1677年,复移家杭州,于云居山东麓修筑层园。李渔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他重视戏曲文学,曾说:“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流而异派者也。”李渔在金陵时,别业称芥子园,设有芥子书肆。李渔女婿沈心友,请王概等编《芥子园画谱》,流传甚广。
公元1651年中国文学家李渔41岁第一部传奇《怜香伴》顺治八年撰成。
李渔《闲情偶寄 莲》的翻译 急!!在线等《闲情偶寄·莲》的翻译如下: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各种花卉在它们最迷人的时候,往往仅限于花朵盛开的短短数日,而在那之前或之后,它们便默默无闻,无人问津。然而芙蕖却与众不同:自其初生的小荷叶浮出水面之日起,便开始点缀水面,使之碧绿一片;待其茎与叶逐渐长出,更是...
李渔的《芙蕖》中的“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翻译“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研"美丽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对于它(莲花),只能远远的观赏,而不能把它当作玩物去随意玩弄它。
闲情偶寄芙蕖原文 闲情偶寄芙蕖全文《闲情偶寄·芙蕖》的原文是李渔所著,全文如下: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木芙蓉。”则芙蕖非木而草也。草本无依,要多日藕哪时莲时花,以根藕相依故也。予夏季倚此消长夏,冬季倚此傲霜雪。凡属...
求--李渔《芙蕖》一文 语释李渔的《芙蕖》,立意上全不落前人窠臼。作者没有从荷的美丽、高洁着眼,既未重点描写荷花的形态,也未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的品质,而是写一般文人所不写,从荷钱出水一直写到荷叶衰败,而且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并重,谈到莲藕、荷叶的“可口”“可用”。如此立意,显然是作者大胆求新的表现。 译文 芙蕖...
李渔《芙蕖》译文,尤其是第一段各种花卉在它们最绚烂的时候,通常只在开花的那几天,之前的花苞和之后的凋谢都不再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荷花则与众不同,自它刚刚露出水面的荷钱开始,就为水面增添了碧绿的点缀。随着茎叶的生长,荷花一天天高挺,一天比一天美丽。即使无风,它也展示着轻盈的姿态;有风时,更是飘摇生姿。因此,在...
李渔《芙蕖》译文,尤其是第一段各种花在最引人注目的时候,通常只在花开的几天内,而在花开前后的日子,则是人们经过而不问的时候。芙蕖则与众不同,从荷钱出水那一刻起,就点缀了碧绿的水面;随着茎叶生长,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它摇曳生姿;无风时,它也轻盈柔美。因此,在花未开时,我们就能享受到无穷的...
求李渔的《芙蕖》翻译在众多花卉和草木中,芙蕖似乎最为静谧,仿佛进入了一种沉睡的状态,却不同于其他草木,芙蕖有其独特的生命力,仿佛在讲述着一种性灵的存在。从日本的草木到中国的莲荷,再到干涸的岁月中,人们对于芙蕖的理解与赞美,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与哲思。在三国演义中,毛宗岗曾对芙蕖有过一番精辟的见解,将它...
跪求李渔的《芙蕖》的翻译因此,“是我于花之未开,日上日妍”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花朵还未盛开的时刻,随着时间的推移,荷花的美丽逐渐展现。这句话出自李渔的《芙蕖》。在《芙蕖》中,李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花的生长过程,以及荷花的美丽与生命力。他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在《...
自荷钱出水之日原文及翻译自荷叶初露水面的那一刻起,李渔在《闲情偶寄·芙蕖》一书中描述道,它便开始装点碧绿的水面。随着茎叶的生长,每一天都见证着它逐渐升高,日复一日,愈发娇艳动人。"自荷钱出水之日"这句话,描绘了荷叶从水中悄然绽放,为平静的水面增添一抹生机的场景。《闲情偶寄》是李渔对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感的...
自荷钱出水之日原文及翻译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原文】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自荷钱出水之日”文言文翻译是什么意思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原文】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
河口瑶族自治县说:
<<芙蕖>>文言翻译 - 作业帮
仓库回复:[答案]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
河口瑶族自治县说:
请提供李渔的芙蕖及赏析? -
仓库回复: 《芙蕖》原文 (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予夏季倚此为命者,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
河口瑶族自治县说:
有风即做飘摇之态,无风则呈袅娜之姿,哪篇古文中的句子 - 作业帮
仓库回复:[答案] 李渔:芙蕖 编辑 芙蕖是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所做的一篇文章,出自《闲情偶寄·种植部》,该文具体地说明芙蕖属于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种种优点,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
河口瑶族自治县说:
谁有《芙蕖》全文,尤其需要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
仓库回复: 芙蕖》 清·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
河口瑶族自治县说:
草字下面一个函是什么 -
仓库回复: 草字下面一个函是“菡”字. 释义:字义指荷花,也可在人名中使用. 发音:多音字,可读hàn(声母:h,韵母:an,去声),也可读hán(声母:h,韵母:an,阳平). 出处: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迨至菡萏成花.” 译文:恰好赶上含苞的荷花开花. 扩展资料 菡的相关词组—菡萏: 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属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古称水芙蓉、芙蕖.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 除中国外,日本、俄罗斯、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分布,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印度的国花,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
河口瑶族自治县说:
李渔《芙蕖》 选文从哪四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 作业帮
仓库回复:[答案] 文章分说芙蕖“可人之事”,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依次介绍,这种安排与人们接触、认识芙蕖时先远观其花、近闻其香,然后再尝其果、用其叶的一般顺序相一致,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河口瑶族自治县说:
《芙蕖》李渔 文言文题目: -
仓库回复: 1.可目---荷花 可鼻---莲之清香 可口----莲藕2.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作用是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河口瑶族自治县说:
李渔《芙蕖》作者对荷花赞美和喜爱的原因 - 作业帮
仓库回复:[答案] 作者所以赞美荷花是因为:芙蕖可以看、吃、闻、用.也就是说,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自然值得赞美和喜爱了.
河口瑶族自治县说:
李渔的《闲情偶寄·芙蕖》中蓬中结实的结实什么意思 -
仓库回复: 就是结出果实的意思.原文是这样的: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译文:于是又在花...
河口瑶族自治县说:
适在古文怎么翻译 -
仓库回复: ①<动>到……去.《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临汝.”②<动>出嫁;嫁.《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还家门.”③<动>适应;顺从.《孔雀东南飞》:“处分~兄意,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