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5-05-25来自:门户网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的质量。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原因分析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3”写成“8”,将“26”写成“62”;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2、容易被假想迷惑。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32.78-(8.9+2.78)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8.9+2.78。3、多受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比如:计算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出现加法的计算情况。二、措施方法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本册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15+5×(1-0.5),错误地算成20×(1-0.5)。3、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1)、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2)、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笔算是计算的关键,本学期主要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和简算,这部分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班里开展利用隔天一次的专项计算比赛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时间为半小时,训练任务是完成3道笔算题,3道简算题。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这样的训练前两次的训练效果不尽人意,满分的不多,但后两次的训练结果让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从满分寥寥无几上升到一个班有三十几名学生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样惊人的效果,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快乐。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实可行的。(3)、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在本段数学教学里,主要运用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进行简算。因此,在本段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计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

  • 小学数学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有些课堂只要老师帮助学生分析、比较、点拨后让学生遐思畅想,独立思考,使其获得知识,分享“自主”的快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课堂的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例如,讲“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先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小数四则...

  •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 有的认为数学学习没有意义,排斥数学学习。 3、创设趣味性的情境。爱因斯坦曾说过:“信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趣味性的情境创设,学生会感到奇妙不已,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主动愉快地进入学习活动中。二、注重启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自尊、自信、自强是自主学习...

  • 如何让孩子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 2,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在学习中尝试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加主动地学习。3,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视频、游戏等,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更加有趣和自由,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4,鼓励孩子自主学习...

  • 四年级《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
  • 问题:当前的教学方法可能未能充分适应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上存在困难。改进措施: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以适应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
  •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方面,我有以下的几点思考: 一. 从问题出发,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1.创设质疑的氛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世界上许多的发明都源于“疑”。创设质疑的氛围,首先要...

  •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精选3篇)
  •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3)本节课以《生活中的小数加减法》为主题,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自主探索简单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掌握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对齐的原理,体验算法的多样性。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还理解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

  • 如何提高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

  •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怎么写
  •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例如,通过观察米尺,让学生自己探索如何用小数表示分米和厘米。这种探究式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例如,让学生自己读取超市收款凭证上的小数,或者自己动手将分米、厘米转换成小数...

  •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基础。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一、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利用15—20分钟的时间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预习时,把不懂的、不理解的记录下来,提出问题。教师...

  •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优秀说课稿
  • ②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我体验,感受成功,激发学习热情。 (6)说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在重、难点的突破和分解上,主要是加强直观,抓住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充分利用迁移、类比进...

    南沙群岛说: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
    剑三回复: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究、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教师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

    南沙群岛说: 在小学数学低段课堂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学习 -
    剑三回复: 低年级学生掌握的知识相应较少,概念性的知识自学比较困难,但可以从实践性的东西开始,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联系学生应用生活实践知识来学,启迪他们的智慧,开发他们的智力,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南沙群岛说: 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剑三回复: 3、老师教书,学生学习.不应该是一个硬性教与硬性学的过程,而是交流的过程只有学生开始怀疑的时候,再去引导他去证明自己是对的,这就会产生思考.唉

    南沙群岛说: 如何理解小学生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 -
    剑三回复: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仅结合我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就...

    南沙群岛说: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策略 -
    剑三回复: [摘要]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得到不断深化.广大教师正积极为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而不断进行着尝试. 中国论文网 /9/view-4797934.htm[关键词]观念;策略...

    南沙群岛说: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剑三回复: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

    南沙群岛说: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
    剑三回复: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亮点.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

    南沙群岛说: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 -
    剑三回复: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个方面引导、激发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南沙群岛说: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剑三回复: 一、更新教学思想,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进行,新的教学思想已经融入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当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积极主动性的调动给予了更多重视.现在的...

    南沙群岛说: 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 -
    剑三回复: 新课程教育理念就是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新课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思维特别严谨的科学,根据数学本身固...

    ……

    首页
    返回顶部
    广东生活网

    © 广东生活网 guangdong.xky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