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

2025-05-22来自:门户网站

这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的诗词。

意思是: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里也会感到害怕,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毕恭毕敬。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这几句诗出自于《放言五首·其三》,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原文】: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文】: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的真假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需要等待七年。

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里也会感到害怕,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

放言:言论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

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

法:办法,方法。

决:决定,解决,判定。

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

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这里是指求签问卜。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

试:试验,检验。

辨:辨别,鉴别。

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

期:期限。

篡(cuàn):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

向使:假如,如果,假使。

便:就。

复:又。

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典故: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要害成王,于是周公躲避了起来。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

王莽(mǎng):汉元帝皇后侄。典故:王莽在篡夺政权之前,为了收揽人心,常以谦恭退让示人,后来终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创作背景】: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此诗为第三首。


【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这首诗句来自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以下是完整的诗句: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代的反思。诗中提到的周公和王莽是历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曾受到流言蜚语的困扰,而王莽在谦恭下士的时候也是如此。诗句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疑问和对真相的追求,他在思考如果当初他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的一生会是怎样的,而真相又会被谁所知。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和将领,他的词作以豪放激昂、慷慨悲凉为特点,对时事和人生有深刻的思考。《青玉案·元夕》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元宵节的欢乐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真相的追求。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唐】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文: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写作背景:
当年周公辅佐成王的时候,在有流言说他怀有篡位的阴谋,周公是感到恐惧的。而当年王莽辅佐西汉平帝时,还没有篡汉时表现得十分谦恭,并礼贤下士。如果周公和王莽都在大家没知道真相之前就去世了,那么他们真正的品格就没人能够知道了。这是用周公、王莽故事,说明日久见人心。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了;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祖父白锽移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北)。白锽后曾任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遂移家于新郑,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卒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这首诗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
诗中表达了周公和王莽在流言和中伤下的不同遭遇。周公摄政当国,却遭流言攻讦,而王莽谦恭下士,又享有盛名,最后篡位称帝。如果他们在刚刚遭到攻击或更早的时候就死去,那么他们一生的真假虚实又有谁知道呢?
这首诗通过周公和王莽的例子,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历史和真相的深刻理解。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真实面貌。同时,作者也暗示了当权者应该不畏流言,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不是追求虚名和短暂的荣誉。
作者白居易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著称,这首诗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是谁的诗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是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此诗大抵说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第一句说周公。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少子。有圣德,辅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代。藏其册于金匮,无人知之。以后...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什么意思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翻译: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出自《放言五首》,其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是一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在这五首诗中,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己见,以表明对当时社会...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下士未篡时。白居易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下士未篡时。”出自白居易的七律组诗《放言五首》之三,全诗如下:《放言五首》(之三)【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放言五首》的诗序介绍了这...

  •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恭谦未篡时什么意思
  • 白居易的诗,《放言五首》其三,全诗: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当年周公辅佐成王的时候,在有流言说他怀有篡位的阴谋时,也会感到恐惧。而当年王莽辅佐西汉平帝,尚未篡汉时又表现得...

  •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什么意思?
  • 意思是: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出自:放言五首·其三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原文: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翻译: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

  • “王莽谦恭未篡时”的出处是哪里
  • “王莽谦恭未篡时”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王莽谦恭未篡时”全诗《放言五首·其三》唐代 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作者简介(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

  • “天若助我,我学周公”中周公指谁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时便身死,古今忠馁有谁知?这个诗的意思是说:周公这样的大忠臣也有被流言中伤,被大家怀疑的时候;王莽这样的乱臣贼子也有装模做样,收买人心被大家称赞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他们就死了,那么古今天下的忠奸不就没人分得清了么??总体意思是说:看人不要看...

  •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下世时 是什么意思?
  • 原诗为: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以上翻译为:周公因害怕外面散布的(即将篡成王之位的)流言而避居东国,王莽在篡位之前表现的极为谦卑恭敬(以此来笼络人心).这首诗主要以诗句道出...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说坚贞之士必能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的.\\x0d④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霍三叔陷害,制造流言,诬蔑周公要篡位.周公于是避居于东,不问政事.后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

  • 文人笔下出忠奸,让世人误解的十张面孔都有谁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身真伪谁人知?”这是乐天(白居易)对王莽评价。诗的内容很浅显,乐天肯定了周公,否定了王莽。的确,王莽改革币值,使得百姓手中的钱越变越少,恢复井田制,收农田归公,征伐高句丽不克,致使乱民四起,绿林,赤眉纷纷起义,帝国也走向了崩溃。然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

    丰县说: 王莽篡位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出自哪里?全诗是怎样的?表达了
    仙草回复: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是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 此诗大抵说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第一句说周公.那周公,姓姬,名旦,...

    丰县说: 找与王莽和周公有关的诗句? - 作业帮
    仙草回复:[答案] 这是白居易的诗,全诗为: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总体意思是说:看人不要看一时,而要看一世.任何人好人都有被误会,被诬陷...

    丰县说: 白居易诗(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 - 作业帮
    仙草回复:[答案]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文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 不用龟卜和拜蓍 试玉真假还得三天 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

    丰县说: 《放言之三 》白居易赏析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说出理由. - 作业帮
    仙草回复:[答案] 放言五首之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鄙虽微贱,愿和大家谈谈白居易这首诗,虽然个人不赞同诗歌翻译,会失真,但翻译...

    丰县说: 形容被人误解的心情的诗有哪些形容被人误解的心情的诗句有哪些 - 作业帮
    仙草回复:[答案] 1.是非曲直苦难辩,自有日月道分明!! 白衣惹灰土,只需心如故! 清水自清,含忧如镜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鸟鸣嘤嘤,求其友声. 4.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如若当时身即死,千古忠佞谁人知!

    丰县说: 谁能解释一下周公恐惧流言日,一生真伪复谁知谁能解释一下周公
    仙草回复: 白居易的诗,《放言五首》其三,全诗: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

    丰县说: 被人误解的心情怎么形容 - 作业帮
    仙草回复:[答案] 1.是非曲直苦难辩,自有日月道分明! 白衣惹灰土,只需心如故! 清水自清,含忧如镜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鸟鸣嘤嘤,求其友声. 4.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如若当时身即死,千古忠佞谁人知!

    丰县说: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怎样态度? - 作业帮
    仙草回复:[答案]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七律,大体意思讲的是:周武王死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周公辅佐执政.管、蔡、霍3人放出流言,诬陷周公要篡夺王位.周公诚惶诚...

    丰县说: 放言五首其三的翻译(急) -
    仙草回复: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文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 不用龟卜和拜蓍 试玉真假还得...

    ……

    首页
    返回顶部
    广东生活网

    © 广东生活网 guangdong.xky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