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对比文言文阅读答案

2025-05-22来自:门户网站

1. 为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阅读练习一】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 )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 。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 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阅读答案】:

1.主观努力(或立志)2.到过南海这件事3.D4.第一次表示探询语气(或表示一般疑问)第二次表示轻蔑语气(或表示不屑一顾)5.略

【阅读练习二】

8、解释多义词(6分)

自南海还( ) 蜀之鄙有二僧( ) 西蜀之去南海( )

望桓侯而还走( ) 肉食者鄙( ) 去国怀乡(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吾欲之南海 B. 其一贫,其一富 C. 以告富者

子墨子九距之 其真无马邪 必以分人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4分)

12、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2分)

吾 资 之 聪 倍 人 也 吾 材 之 敏 倍 人 也 屏 弃 而 不 用 其 与昏 与 庸 无 以异 也。

【阅读答案】:

8、(6分,每空1分)回来 掉转(回转) 边境 目光短浅 距离 离开

9、(2分)C

10、(6分,“买”、“犹”、“顾”、“哉”各占1分,句意各占1分)

译文①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

②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

11、(4分,每空2分)

蜀鄙二僧(去南海) 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意思对即可)

12、(2分,每错1处扣0.5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2. 为学 阅读答案

26.为学

一、白鹤堂集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教育他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二、1.dai42.yong13.qi44.bing3 三、1.胡涂,迟钝2.平常3天天4没有什么5.终于迟钝 四、1.(l)边境(2)yu4告诉(3)您(4)难道2.(1)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我多年来想买条船去(南海),还没能做到。3.(1)学问(2)学习4.第①句问中带有怀疑的意味,第②句用肯定语气,表示富者对贫者的举动不以为然,是嘲笑对方。5.(l)疑问语气(2)感叹语气(3)肯定语气(4)加强语气(5)反问语气6.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乎,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3. 为学与做人阅读答案

为学与做人(有删节)梁启超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达德”?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都应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就是专门学识.但专靠这常识和学识还不够,还须养成总体智慧,才能得有根本判断力.以上所说常识和总体智慧,都是智育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才能不忧?为什么仁者会不忧?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则一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故《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因为认定这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划分,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为我们所得?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还有何得失可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正气,至大至刚.人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第二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意志由刚强变柔弱易,由柔弱返刚强难.自己做不起自己主,还有何事可做?只有奋斗,才可得自由.意志磨练到家,自然是看自己应做之事,一点也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目的,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面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便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你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 诸君啊,醒醒罢!你成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1922年12月 (选自《阅读名篇——中外演讲辞卷》) 11.作者认为为学与做人应是什么关系?“成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认为“怎么样才能不惑”?“仁者不忧”的原因又是什么?试各分点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主体部分的论述和论证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最后两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1、因果关系.智、仁、勇三者兼备,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1)①须有相当常识,②做事须有专门智识,③遇事能断的总体智慧,④有根本判断力.(2)①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宇宙和人生永远不会圆满,因此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由此我们就不会忧成败.②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无一物为我们拥有,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因此我们便不会忧得失. 13、引用孔子的话作为中心论点,先总述,后并列展开论述,层次清楚;每一层又都以问句起头,不仅条理分明,而且促人思考. 14、设问、排比、呼告等.连续的设问铿锵犀利,促人思考,三个“……便是你因……”的句式形成排比,回答斩钉截铁,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充满 *** ,气势极强盛.“诸君啊”的呼告,令人警醒.。

4. 【求为学与做人·梁启超阅读题的答案】

11、因果关系.智、仁、勇三者兼备,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2、(1)①须有相当常识,②做事须有专门智识,③遇事能断的总体智慧,④有根本判断力.(2)①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宇宙和人生永远不会圆满,因此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由此我们就不会忧成败.②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无一物为我们拥有,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因此我们便不会忧得失.13、引用孔子的话作为中心论点,先总述,后并列展开论述,层次清楚;每一层又都以问句起头,不仅条理分明,而且促人思考.14、设问、排比、呼告等.连续的设问铿锵犀利,促人思考,三个“……便是你因……\”的句式形成排比,回答斩钉截铁,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充满 *** ,气势极强盛.“诸君啊\”的呼告,令人警醒.。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B小题2:A小题3:①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

(评分点:①燕:安定,闲适。1分。

②辄:就。1分。

全句大意2分。)②邵雍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

有靠近他向他请教问学的,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迫的方式来告诉别人。(评分点:①言:交谈。

1分。②就:接近,靠近。

1分。全句大意2分。)

小题4:示例一:在极度贫寒的环境下邵雍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或“躬樵爨以事父母”)示例二:司马光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邵雍。

它们二人的纯正品行成为四周乡里所仰慕学习楷模。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都会说:“不要做不好得事,恐怕司马端明、邵先生知道。”

(或“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只要符合题意要求,其他答案也可,言之成理即可)小题5: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小题1:。

6. 纪昌学射(文言文阅读)初一下册语文天津市塘沽区单元卷,课外文言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 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尅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偃卧其妻之机下 偃:yǎn昌以牦悬虱于牖 牖:yǒu尔先学不瞬 瞬:shùn飞卫高蹈拊膺曰 拊:fǔ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以目承牵挺 承:提.(2)尔先学不瞬 瞬:眨眼.(3)亚学视而后可 亚:次;再.(4)视微如著 著:明显.即言看细微的东西像大物一样.(5)以睹余物 睹:看.(6)飞卫高蹈拊膺 膺:胸膛.3.译句子(1)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成牵挺.答: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牵挺,练习不眨眼睛.(2)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答: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几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4.飞为告诉纪昌学射箭最重要的亮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视小如大,视微如著”.5.纪昌为学射箭,他用什么方法练自己的眼力?答: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牵挺;面向南朝远远地看着虱子,并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6.当纪昌学成后,他的眼力达到什么程度?(用原文回答)答:“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7.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一是要能吃苦,持之以恒才会成功.二是大本领往往要从小处练起.三是要严格遵守老师的教诲,踏踏实实.8.请你将《纪昌学射》与《伤仲永》联系起来谈谈你的看法.答:学习一定要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当老师的,一定要教学有方,善于指导,应材施教,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学生的,一定要谨尊师教,善于学习,勇于吃苦,不怕枯燥,练好基本功,刻苦用功,才能获得真正的本领!本文阐述了无论学什么技术都没有捷径可走,都要从学习这门技术的基本功入手,扎扎实实、锲而不舍的进行训练的道理;同时说明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就能到达光辉的顶点.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名师的教导和学生的虚心好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是我的答案,希望可以帮到你,。



  • 为学文言文划分节奏
  • 手法: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对比的手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认真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和注释,然后把它们朗读一遍。朱云字游,鲁人也---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

  • 为学这篇文言文里,富者没能去南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二自然段怎么分...
  • 为学这篇文言文中,富者没能去南海的主要原因是他认为买船南下的计划多年来未能实现,缺乏坚持和意志力。第二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叙述为学的关键不在于聪明或愚蠢,而在于是否有坚定的意志力和行动力。 这一层通过阐述道理,为接下来的举例分析做了铺垫,强调了个人条件并非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

  • 《为学》题目指导,是《现代文品读·文言文诗文点击》上的117页。_百度...
  • 一、之 无实意 三、从穷和尚到南海的结果来看,一个人要完成一件事,一是要有(恒心 ),二是要有(毅力 )。蜀鄙二僧的异同点:志向相同,都想去佛教胜地南海朝拜;困难相同,都面临着距离遥远,路途险阻的考验。不同的是:一个贫穷,一个富有;一个坦诚谦恭,乐观自信,一个傲慢无理,目中无...

  • 《为学》文言文如何翻译?
  • 《为学》文言文翻译如下: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 文言文《为学》
  • 《为学》一文主要传达了以下观点和道理:难易相对论:天下事和学问本身并无绝对的难易之分。关键在于是否去做、去学。只要去做、去学,难事也会变得容易;反之,易事也会变得困难。资质与努力的关系:资质愚钝、平庸的人,只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学习,最终也能取得成就,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原本资质平庸。

  • 文言文比较阅读题技巧
  •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与人书顾炎武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
  •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的节奏遵循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虽、济、于、以、犹等字。小题1:本题考察理解文章的能力。分析出...

  • 为学这篇文言文中两个和尚有什么异同点
  • 通过贫富二僧的对话,反映出他们的决心是不同的。“一瓶一钵足矣”,可见贫僧尽管条件极差,但决心很大。而富僧的“子何恃而往?”反复出现,出现时的语气不同,既写出了他对贫僧的怀疑和讥讽,也说明他缺乏立志的勇气。都

  • 《为学》初中文言文阅读
  • 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

    龙门县说: 《为学》练习题带答案 - 作业帮
    头条回复:[答案] 《为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 ) A.不逮人(dài) 迄乎成(qì) 昏与庸(yōnɡ) 屏弃(bǐng) B.蜀之鄙(bǐ) 何恃(shì) 饭钵(bō) 惭色(cán) C.语于富者(yǔ) 僧人(sēng) 久而不怠(dài) 彭...

    龙门县说: 《为学》文言文解释和道理! -
    头条回复: 《为学》译文 作者:佚名 《为学》翻译 正文: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翻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

    龙门县说: 《为学》 阅读答案 -
    头条回复: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名词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学:动词 2、试分析“子何恃而往?”和“子何恃而往!”为什么一个用感叹号,一个用问号呢 第一次用问号表示疑问,富僧问贫僧用什么工具去南海? 第二次用感叹号表示惊讶,富僧惊奇于贫僧为什么能从南海返回,表现出他的种种疑虑之情 3、 天下事有难易乎( 感叹 )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陈述 )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感叹 )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陈述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陈述 )

    龙门县说: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 - 作业帮
    头条回复:[答案] 1、D2、A(A项中的“发”应解释为“打开”.)3、D(“处士”是什么人,必须把握全文来分析.如果选A,就是只注意到他们的仁爱,却忽视了他们不被重用的现实.)4、D(D项错在,在赵威后眼中,子仲是个无用之人...

    龙门县说: 《为学》文言文解释 - 作业帮
    头条回复:[答案] 《为学》译文 作者:佚名《为学》翻译正文: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翻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

    龙门县说: 这个作业怎么做?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 - 作业帮
    头条回复:[答案] 1、(1)高兴 (2)劝说 (3)满足 (4)恼怒 2、B 3、C 4、(1)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2)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知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希望懂得...

    龙门县说: 为学与做人阅读答案 - 作业帮
    头条回复:[答案] 为学与做人(有删节) 梁启超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

    龙门县说: 与为学相似的文言文 - 作业帮
    头条回复:[答案] 虽有嘉肴《礼记》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兑(yuè...

    ……

    首页
    返回顶部
    广东生活网

    © 广东生活网 guangdong.xky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