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伊里奇之死启蒙意义

2025-05-24来自:门户网站

托尔斯泰,这位19世纪的俄国大文豪,对死亡的恐惧与幻想贯穿了他的一生,这一恐惧与幻想最终体现在他的作品《伊凡·伊里奇之死》中。托尔斯泰在1884年完成了这部“死亡文学”的不朽作品,灵感来源于1881年一位法官临终前的真实故事。这部作品反映了托尔斯泰对生死问题的亲身体验,以及他后来在《艺术论》中所强调的“艺术为人生”立场。《伊凡·伊里奇之死》不仅是托尔斯泰超越生死大关后,首次发表的力作,也标志着他作品风格的根本转变,全然抹去纯文艺色彩,只为服务耶教的博爱主义与道德的社会主义。



《伊凡·伊里奇之死》的文学成就极高,在“死亡文学”领域堪称首屈一指。著名作家斯塔索夫和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对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它超越了其他所有作品,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文学中的死亡》一书中专门收录了这部作品,强调了它的现代意义和文学价值。



托尔斯泰在《伊凡·伊里奇之死》中的心理描写淋漓尽致,预示了库布勒·罗斯医师观察所得的心理反应及其阶段,如伊凡对医生的不信任、对上帝的“埋怨”、对妻女外出的嫉妒与愤恨、生命尽头对于死亡的“接受”,这些预示了库布勒·罗斯阶段理论的先声。



这部作品不仅在文学创作和哲学思想层面预见了20世纪欧洲实存主义(或称存在主义)的趋向,而且与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们》等名著相互辉映,构成实存主义文学的先驱典范之作。实存主义的惯用概念,如“实存”、“实存的抉择”、“极限境况”、“实存的本然性或真实性”、“实存的非本然性”、“存在的勇气”等,都与托尔斯泰的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作品反映了这些概念的萌芽。



表面上,《伊凡·伊里奇之死》情节简单,故事平铺直叙,但托尔斯泰精湛的白描手法与写实笔调所刻画的人际关系、心理反应、生死问题的终极关怀等,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读者若能深入阅读,将发现这部作品蕴含的丰富内涵与深邃哲理,令人激赏而发人深省。


扩展资料

文学经典之人性审视,出其不意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讥笑嘲讽;奇绝诡异的想象,尽显人性之复杂。《伊万·伊里奇之死》收录了五部世界经典中篇小说: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凯勒的《三个正直的制梳匠》、马克·吐温的《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托尔斯泰的《伊万·伊里奇之死》、卡夫卡的《变形记》。



  •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资料
  •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儒略历8月28日)—1910年11月20日(儒略历11月7日)),俄国小说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尔斯泰这个贵族家族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

  • 《托尔斯泰传》主要内容
  • 5、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6、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

  • 帮忙找一个列夫.托儿斯泰的资料
  •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

  •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 《三死》《家庭幸福》《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忏悔录》《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魔鬼》《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伊凡·伊里奇之死》《舞会之后》《复活》《主与仆》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9857.html?wtp=tt#5 ...

  • 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速求解
  • 列夫 托尔斯泰 (1828~1910) 俄国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

  •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有何特点?
  • 之后多次到欧洲考察,认为俄国应该在小农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中。晚年,他思想发生转变,创作了《忏悔录》和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等多篇小说。托尔斯泰的创作被列宁称为“反映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列夫·托尔斯泰像1887...

  • 谁知道列夫托尔斯泰的简介
  • 他写了不少民间故事和“人民戏剧”,也写出了一些优秀的小说,其中著名的有长篇小说《复活》(1899),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和《活尸》,中篇小说《霍尔斯托麦尔》、《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和《克莱采奏鸣曲》等。《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是...

  • 概括《名人传》中的“列夫托尔斯泰”传
  • 在有暇之余,我翻开了《列夫·托尔斯泰传》,从而来体会一下托尔斯泰的人生成长的艰辛历程。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

  • 请问,列夫托尔斯泰有哪些著作?
  • (两兄弟与黄金;比老人更乖的幼女;敌人抵抗而上帝坚持;三隐士;基督之诱惑;基督之痛苦;伊利亚特;一个饿鬼;忏悔的罪人;上帝之子;一幅最后的晚餐的画;蠢货伊万的故事);通俗故事(二老人;烛;爱之所在即神之所在;无从熄灭的火焰);十二使徒之教诲;苏格拉底;彼得传;面包师彼得1886年 黑暗的力量;伊万·伊里奇之死;我们...

  • 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短一点)?
  •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

    浙江省说: 什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
    龋五回复: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那种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用到教育上,人文主义教育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研究这种以人为中心...

    浙江省说: 从古至今,有哪些奋斗的人,并请列举些事件 -
    龋五回复: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

    浙江省说: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
    龋五回复: 海底两万里》: \r\n\r\n这真是一片奇妙又少见的海底森林,生长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小树上...

    浙江省说: 《名人传》3个名人的主要事迹是什么,300字左右、 -
    龋五回复: 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他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

    浙江省说: 谁写的<<复活>>? -
    龋五回复: 列夫·托尔斯泰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

    浙江省说: 托尔斯泰作品的名字 -
    龋五回复: 《童年》《少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我不能沉默》《袭击》(1853)、《伐林》(1853~1855)《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家庭幸福》(1858~1859) 《哥萨...

    浙江省说: 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有什么? -
    龋五回复: 《战争与和平》 <> 《少年》 《一个地主的早晨》 《琉森》 《三死》 《家庭幸福》 《哥萨克》 《安娜·卡列尼娜》 《忏悔录》 《黑暗的势力》 《教育的果实》 《魔鬼》 《伊凡·伊里奇之死》 《克莱采奏鸣曲》 《哈泽·穆拉特》 《舞会之后》 《复活》

    浙江省说: 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囚禁狱中的国王路易十六曾感叹:“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这说明启蒙思想 -
    龋五回复: A 本题难度适中,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宣扬“人人生而平等”“人民主权”“天赋人权”,...

    ……

    首页
    返回顶部
    广东生活网

    © 广东生活网 guangdong.xky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