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石潭记》的教学反思

2025-05-23来自:门户网站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1

  在写景散文教学中,梗好地引导学生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如果更好地引导学生品作者寄托在景物当中的情?这是许多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很多教学案例中往往会设计这问题来切入文本:“你喜欢文中的哪一段景物描写?为什么?”“请找出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并仔细品味。”我认为这样引导学生去品散文中的景与情,还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入景入情,还只是停留在比较抽象的层面上来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小石潭记》时,我就做了以下尝试:选准突破口,带领学生进入小石潭的景,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以“画”为突破口,带领学生领略小石潭的美景。

  每一首好诗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同样是一幅极美的画。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这个环节“画小石潭”,让学生展开想像,画出自己心中的小石潭。学生为了要画好小石潭,就必须深入阅读谭文,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构思画面。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学生主动品味课文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小石潭的情境中。而在“评画”的教学环节,学生一定要引用课文的原句,来评析每一幅画的优点与不足。这样,在评画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句子的理解,一个幽静清秀的小石潭的形象也逐渐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展现在学生的心中。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就不再是一个抽象模糊的影像了。

  二、以“音乐”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体会柳宗的情。

  《小石潭记》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美静秒的景沟,还抒发了作者贬官后孤忧愤之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就以一首古筝乐曲为突破口,让学生在音乐中思考:这段乐曲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因此,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就得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身世去思考,去品评:这段乐曲表现怎样的感情?它与课文思想内容相吻合吗?它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吗?在这里,音乐成为了一个媒介,在时缓时疾的古筝乐曲声中,不似乎看到了作者孤独的身影,触摸感受到了作者悲凉愤懑的心情。音乐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引导学生走进文中创设的情境,与作者的感情形成了共鸣。

  《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以“画”和“音乐赏析”作为突破口,力图给学生营造读出个人体验和感情的环境,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以达到景在画中现,情在曲中悟的目的。因此,只有善于找到突破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才能让散文教学更活,更美,更精采。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2

  《小石潭记》是唐代著名文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所作的一篇美文。文章通过写美丽的小石潭来寄托自己被贬的悲凉情怀。文字优美,景物如画,情感真挚。将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写的令人向往。然而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我却总是将课上的平淡无味,总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让他们跟我一起欣赏美景,从而走入柳宗元的内心世界。这是我的一大遗憾,这次上课前我颇费了点思量,希望能有所突破。很快我有了第2课时的好点子,但第1课时着实想不了什么有新意的设计。最后没办法只得作罢,我想这第一课时学生又会没什么劲吧。

  因为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课时大抵安排都差不多。先介绍作家作品,接着朗读正音。能熟读后进行字词的梳理。巩固字词方面的知识。学生也大概了解安排。这样的课有什么吸引人的呢?果不其然,课上的很流畅,学生也在配合,但总是少了点什么。你一看就知道学生是在学,可他们并不快乐。他们是在被灌着知识。这样的课堂我上着也不舒服。我喜欢课堂上时不时涌现出七嘴八舌的讨论,我要看到的是学习 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哎,我还是没办法上好这课啊。”眼看着内容都快梳理完了,我在心里暗自悲叹。

  然而在课文快结尾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打破了课堂的沉闷。

  在翻译最后一段时我问,谁来翻译这段呢?闾世杰举起了手,我请了他来作答,他流利的翻译了最后一段:“一起游玩的有吴五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璇。一起跟随的还有崔家的两个后生,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一。”我赞许的点了点头,然后说翻译的不错。这时周航举起了手。我很诧异地问他,有什么问题吗?

  “我发现了课文里的一处矛盾。”

  我一下有点发愣。从我的教学设计来看并没有讨论问题的环节,如果从教学进度讲我可以让他课下再来探讨。可是,我看出学生们的眼睛正闪亮地盯着他呢,他们一定特别想知道矛盾何在吧。那就让他说下去,既尊重了他,又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同时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的,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在瞬间的思考后我示意他继续

  “课文前面写 寂寥无人,可最后又写同游者,这不矛盾吗?”

  我听了后眼前一亮马上赞许地说,“周航同学提的问题很有道理,有没有同学帮他解答一下呢?

  学生们的情绪明显被调动起来了。马上就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地举起了手。

  生1:我认为矛盾。因为那几个人和他是一起的,大家在一起游玩又怎么会有寂寥无人的感觉呢?

  生2:我觉得这不矛盾。作者也许又是象《湖心亭看雪》里的张岱一样清高孤傲,不屑与世人为伍,所以前面说“寂寥无人”。

  学生的话让我震惊不已,他们能结合旧知识来看待新问题,真不错呀。于是我微笑着点头,刚想点评点什么马上又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3:我不这样认为。我想这不矛盾。他说“寂寥无人”是说除了他们几人之外再没有其他人了,再说老师您介绍背景时也说他们的遭遇相似。那同是天涯沦落人,应该能互相理解的吧。

  生4:我比较赞同第2个同学的意见。虽然他们几人的遭遇相似,但柳宗元的才华最高,希望能有所作为,他的情绪是无法向外人言说的,即使是他的同伴也无法理解,所以我还是觉得文章不矛盾,作者就是感到寂寥无人,哪怕有几个朋友一起,还是觉得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讨论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一个个精彩的答案不可思议地由孩子们的口中说出。甚至连成绩差点的也参与了进来。直到下课铃响,学生们好像还意犹未尽。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兴奋不已,顺势就布置了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一下柳宗元在永州的经历及当时的`心理状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写这篇文章时的柳宗元。

  下了课我还久久不能平静。语文课堂不是就应该这样吗?各执己见,畅所欲言。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地参与了进来。而且敢于创新,敢于质疑。这不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吗?平心而论学生提的这个问题本身与课文大意的讲解关系不大。在一切向着考试的理念下,这个问题甚至从来没被我提到过。然而他们发现了。如果我当时为了课堂进度,断然阻止了这个问题的讨论和思考,那将会极大地打击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以后的语文教学。而且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能使学生更靠近作者的思想,这无疑是给本课第二课时中理解作者情感这一环节打下了极好的基础。我不由想到了一位同行曾提到的一句话,语文课堂就是要善于利用兴奋点,抓住关键点,制造争论点。

  我今天正是制造好了这个讨论点,才点燃了学生的兴奋点,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来了。如果经常这样做,又何来语文课堂的死气沉沉,又何来教师讲得口沫悬飞,学生却昏昏欲睡的尴尬呢?

  这一方式对于文言文课堂来说尤为重要。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太多的“满堂灌”之风,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吃力。而且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必然掌握得不牢固。如果我以后的课堂都像今天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他们带着愉快的情绪去学习,那学文言文对我的学生来说就不是难事了。

  不过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将语文课上“活”除了课堂上适时制造争论点外,还要求教师备课要精,急智要强。虽然我要达到这些还有一定距离,但这堂课给了我信心,我相信我可以令我的课堂生动起来,让我的学生爱上语文。



  • 文言文《小石潭记》的教学反思
  • 每一首好诗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同样是一幅极美的画。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这个环节“画小石潭”,让学生展开想像,画出自己心中的小石潭。学生为了要画好小石潭,就必须深入阅读谭文,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构思画面。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学生主动品味课文的积极性,...

  • 小石潭记的教学反思
  •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名篇,描绘了小石潭的山水景色,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凄冷幽深的环境,流露出作者在贬官生涯中的孤寂心境。此篇散文充满诗意,精美绝伦,能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操。在《小石潭记》的教学中,我强调以情感人,通过理解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凄苦孤寂的心...

  • 《小石潭记》语文教学反思
  • 《小石潭记》语文教学反思1 《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言文,此次教学这篇课文,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两条,即让同学积累文中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的含义;通过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景物的短句,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教学之前,针对所教班级同学情况,对他们提出了预习要求:1、利用...

  •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九则
  • 《小石潭记》是一篇经典之作,作者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展现了其凄寒幽邃的氛围,借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的悲凉情感。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情感体验和文章写景抒情手法上,采用导游角色,以课后练习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小石潭的魅力。课前准备阶段,我从网络上搜集了课件,分组播放给学生...

  •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 五、疑问疑问:不主张字字翻译的落实,跟实际考试矛盾。实际考试中,文言文翻译,必按关键字给分,何解?平常的练习和考试当中尚有涉及词类活用,何解?答曰:课堂是课堂,须保持美感,考试是考试,需在练习中掌握。课堂未必一定意义对译,而考题和练习,就另当别论。六、对策:敢于挑战课堂,利用“...

  •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范文 1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 爱好 ,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于是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

  •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九则
  •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文言文教学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训练,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学生真正读懂课文,才能在学习像《小石潭记》这样富有情韵、语言优美的作品时,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想象,让作品中的山水景色鲜活地呈现在脑海,感受到作者笔下那空灵、静谧,甚至带有几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

  •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一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刻画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冷幽深的环境,借景来表达自己在贬官生涯中孤寂凄凉的心境。我认为像这样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因此我决定在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

  •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_小石潭记课文反思
  • 小石潭记课文反思篇1 教学无定法。常言道:“教学无定法”。以前对此不能心领神会,而今才晓得其中的玄机奥妙。如果我们心中只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那就会绊住我们课堂的手脚,不能自如伸屈。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我们的思维更是要开放活跃。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若是组织者都尚未办到这...

  •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
  •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1】 一、教材依据: 本教学设计的《小石潭记》一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所用版本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二、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

    点军区说: 我家的网经常断adsl灯就一直闪我家的网经常断,adsl灯就一直
    海边回复: ADSL灯或LINK灯,用来表示你的猫和电信公司的连接状况,通俗的讲就是线路情况.猫刚开机,灯会闪烁,表示正在连接(同步)到电信公司服务器;大约10秒左右,就会保持常亮,表示连接(同步)成功.你的这种故障,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你的【电话线路有问题】1、电话线时间久了,老化了、接头松动了.建议和电信公司联系,让他们派人过来,检查或更换新的电话线.(常见)2、电话线过长:指你家到电信分线盒的距离.过长的话,信号衰减的厉害,容易掉线.(较常见)3、你家距离电信公司较远,一般超过3.5公里,掉线的几率就会较大增加4、天热了猫长时间工作发热量很大,建议用铁丝做个支架,把猫竖立放置,散热效果很好

    点军区说: “网络保管箱中的文件怎样打开?我想打开网络保管箱”中下一级文
    海边回复: 您好,可以的,我们提供网络保管箱的功能,就是为了方便您随时都可以在保管箱里,查看您上传的文件的呀.您进入保管箱后,直接点击您上传的文件名,就可以打开您的文件了. 如有更多问题, 请咨询新浪客服中心.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咨询邮箱:webmaster@

    点军区说: 电脑总自己新建IE进程在玩游戏的时候,没有开IE浏览器的情况下
    海边回复: iexplore.exe是一个伪装成系统进程的病毒 其病毒明为: 破坏方法:密码解霸V8.10.又称“密码结巴” 偷用户各种密码,包含:游戏密码、局域网密码、腾讯QQ账号和密...

    点军区说: QQ的聊天记录能在硬盘里看到吗我的朋友的QQ聊天记录能在硬盘里某
    海边回复: 不能直接看到 QQ安装包下有个QQ号码所对应的目录,里边有个msgex.db数据库文件 不能直接被打开

    点军区说: 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呢?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把文言?
    海边回复: 一、 综合文字、音韵、训诂等知识,讲清字、词语的涵义. 清朝著名小学家戴震小... 在构思和表达技巧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仅以《小石潭记》和《得道多...

    点军区说: 企业改制的形式有哪些?
    海边回复: 企业改制的形式如下: 1.公司制: 公司制企业主要是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中还包括国有独资公司. (1)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依据《...

    点军区说: 2016年登录QQ炫舞的主题曲名叫什么?就是你登上炫舞后它就会放
    海边回复: 超级冠军--鹿晗

    点军区说: 《小石潭记》学习目标:体会作者的情感 - 作业帮
    海边回复:[答案]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

    ……

    首页
    返回顶部
    广东生活网

    © 广东生活网 guangdong.xky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