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娱乐”与“泛娱乐”
首先,我想先明确两个概念:
“娱乐”是指人民群众闲暇时的一种打发时间方式,是基本精神需求之一。比如工作忙了一天,约上三五知己喝两杯,回家聊聊天打打游戏,看看综艺。
“泛娱乐”是指的将那些原本并不是以娱乐大众为出发点的事物,改造成娱乐大众。比如前面说的,新闻、文章、教育。新闻是给大家传递信息,而不是讨好观众的;文章是表达观点,而不是哗众取巧的;教育是传递知识,而不应该是吸引注意的。
二、为什么从“娱乐”走向了“泛娱乐”
事实上,这是近代全世界的风潮,而引领这个风潮的正是很多国人都向往的先进国家——“美国”。
1966年,美国记者彼德·马丁与哈拉特·舒曼在《全球化陷阱》首次提出了“奶头乐”(tittytainment)概念,大意就是让人向婴儿含着奶头一样“乐不思蜀”;
1995年,美国召开全世界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正式提出并开始进行了奶头乐战略,大致内容是“随着生产力和人口的不断提升,只需20%人生产物质,即可满足所有人需求,80%人将被边缘化,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因为这个原因,80%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精英们准备的方法是制造大量的“奶头”— —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智能化制造的开启(机械臂,工厂机器取代工人),全世界的娱乐化更加明显,原本很多的非娱乐行业都开始娱乐化以“取悦”观众,有些词很反应这种现象,如“吸睛”、“标题党”等等。
可以说,由于21世纪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导致社会环境又发生了变化: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人从事直接物质生产,更多的人只能转而从事娱乐生产(门槛相对较低),产出增多的同时,也必然需要引导大家需求增多,于是便“泛娱乐”了。
三、如何正确看待“泛娱乐”?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泛娱乐将会是必然的结果。生产力发展之后,社会关系一定是要与其相适应的,所以过于恐惧或者说排斥“泛娱乐”化,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而且从结果上也改变不了什么。例如:以前认为的玩游戏不好,看动画片不好等等,现在已经变成巨大的产业,很多人在享受,也有很多人在依靠它吃饭。
一个事物的产生,总是有它的历史意义,也一定是有好也有坏的。
因此,对于“泛娱乐”的变化,我们应该尝试着去接受它,去了解它,最后适应它。
我觉得大致有以下3点:
① 从生产端,未来大部分面向大众用户的产品可能都是通俗的,热闹的,娱乐的
② 从消费端,用更喜欢的是简单,不需要思考的直接快感
③ 从学习端,请记住,娱乐并不是适合用来学习以及认识事物。
面对“泛娱乐”的社会,我想只要明白以上3点,从你当下出发,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即可。
最后,我想提起一部电影,《黑客帝国》。
事实上,电影里面的世界有点像“泛娱乐”,人类并不需进行物质生产,生产是由母体进行的,人类沉浸在一个巨大的虚幻游戏中(娱乐),以此来供养母体。
“泛娱乐化”指的是消费主义时代,娱乐性的文化快餐大行其道,日常生活的娱乐化、娱乐生活的日常化正成为当下的常态,以至于严肃被消解,整个社会成为了娱乐对象。
于是我们看到,一批形式浮华、内容空洞的产品进入文化消费市场,它们仅仅满足于吸引眼球,不求人多加思索,表现出低劣化、庸俗化、模式化和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当此类泛娱乐化的文化产品霸屏之时,低俗的恶搞、庸俗的搞笑、媚俗的卖弄、拙劣的表演等无底线娱乐现象就会充斥各种媒介,以明星轻佻浅薄提高收视率,靠娱乐八卦新闻博人眼球,戏读历史、消解崇高、宣扬暴力成为常态,娱乐变得没有节操。
这样的所谓娱乐,早已偏离了正常的娱乐形式和娱乐范畴,滑向价值的空心化和表现的极端化。实际上,学界对于泛娱乐化现象的警惕与批评已持续多年,特别是世纪之交时,随着消费文化的渗透,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成为一种现实,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消弭,人们惊呼注重感性的娱乐已经打破审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而成为资本追逐的游戏,乃至进入到资本运作层面。然而,这种理性的声音一次次被资本浪潮所淹没。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娱乐”二字原本包含在人类天性之中,是人类日常休闲生活的需求。然而随着资本的介入和推波助澜,二者结合成为一种以资本为依托的文化产品,纯粹以迎合市场和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此时文化产品及其相关内容的公共服务属性就会被遗弃。在娱乐日益走向泛化的过程中,坚持文化产品 “非道德性神话”的观念一直或隐或显。在此观念的影响下,产业效益被尊奉为至上法则。诚如美国经济伦理学家理查德·T·德·乔治所言,在“非道德性神话”观念的指引下,“他们不愿将其道德化,他们讨厌伦理学家的无聊说教,当然他们也不会因为竞争激烈而用石头砸对手的玻璃窗,这一观念的本质含义是:伦理与企业经营根本就是两码事。”
当今的社会,娱乐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除了原来传统的娱乐方式,目前包括一些新闻报道,文章,教育等都出现了“娱乐化”现象,比如新闻用段子的形势,文章用娱乐的口吻,连有些教育课堂也开始娱乐化,如哈尔滨工程大学老师于凡,把《孙子兵法》讲成了相声。
这种“泛娱乐”化我们应该怎么看?如何对待?
一、什么是“娱乐”与“泛娱乐”
首先,我想先明确两个概念:
“娱乐”是指人民群众闲暇时的一种打发时间方式,是基本精神需求之一。比如工作忙了一天,约上三五知己喝两杯,回家聊聊天打打游戏,看看综艺。
“泛娱乐”是指的将那些原本并不是以娱乐大众为出发点的事物,改造成娱乐大众。比如前面说的,新闻、文章、教育。新闻是给大家传递信息,而不是讨好观众的;文章是表达观点,而不是哗众取巧的;教育是传递知识,而不应该是吸引注意的。
二、为什么从“娱乐”走向了“泛娱乐”
事实上,这是近代全世界的风潮,而引领这个风潮的正是很多国人都向往的先进国家——“美国”。
1966年,美国记者彼德·马丁与哈拉特·舒曼在《全球化陷阱》首次提出了“奶头乐”(tittytainment)概念,大意就是让人像婴儿含着奶头一样“乐不思蜀”;
1995年,美国召开全世界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正式提出并开始进行了奶头乐战略,大致内容是“随着生产力和人口的不断提升,只需20%人生产物质,即可满足所有人需求,80%人将被边缘化,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因为这个原因,80%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精英们准备的方法是制造大量的“奶头”— —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智能化制造的开启(机械臂,工厂机器取代工人),全世界的娱乐化更加明显,原本很多的非娱乐行业都开始娱乐化以“取悦”观众,有些词很反应这种现象,如“吸睛”、“标题党”等等。
可以说,由于21世纪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导致社会环境又发生了变化: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人从事直接物质生产,更多的人只能转而从事娱乐生产(门槛相对较低),产出增多的同时,也必然需要引导大家需求增多,于是便“泛娱乐”了。
三、如何正确看待“泛娱乐”?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泛娱乐将会是必然的结果。生产力发展之后,社会关系一定是要与其相适应的,所以过于恐惧或者说排斥“泛娱乐”化,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而且从结果上也改变不了什么。例如:以前认为的玩游戏不好,看动画片不好等等,现在已经变成巨大的产业,很多人在享受,也有很多人在依靠它吃饭。
一个事物的产生,总是有它的历史意义,也一定是有好也有坏的。
因此,对于“泛娱乐”的变化,我们应该尝试着去接受它,去了解它,最后适应它。
我觉得大致有以下3点:
① 从生产端,未来大部分面向大众用户的产品可能都是通俗的,热闹的,娱乐的
② 从消费端,用更喜欢的是简单,不需要思考的直接快感
③ 从学习端,请记住,娱乐并不是适合用来学习以及认识事物。
面对“泛娱乐”的社会,我想只要明白以上3点,从你当下出发,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即可。
所谓泛娱乐化,搞的就是心跳。泛娱乐化指的就是网红传播的初衷或者目的是出于娱乐心理。这种传播风格使长期处于缺少话语权的草根阶层有了话语权的机会,个人的娱乐天性得以释放。
比如说2016年,伦敦奥运会,因为一句洪荒之力而迅速走红的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对紧张激烈的体育竞赛,人们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成绩和荣誉上,而是娱乐和调侃。此外,在如今的网络舆论场中,草根的影响日益明显。无论是政界,商界还是娱乐界的人物,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我有可能在传播中无限放大化并娱乐化成为网红。
这就是如今所谓的泛娱乐化。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4月,泛娱乐用户规模达到10.86亿,月人均使用的时长同比增长13.8%,用户的持续增长、使用时长的不断增长,移动娱乐时代全面降临。
泛娱乐用户是指在网络K歌、在线音乐、手机游戏、数字阅读、在线视频、短视频、娱乐直播、游戏直播、电影演出等9个行业活跃的用户。
现在短视频内容形式大众化,且内容获取门槛低,短视频行业用户规模、月人均使用时长均变现亮眼,数字阅读,在线音乐用户规模快速发展。
同时泛娱乐用户的年轻化趋势明显,00后、90后成为泛娱乐用户的主要增量来源,其中抖音、快手对00后、90后短视频用户竞争最为激烈,两款产品用户最喜欢观看的内容是搞笑类,其次是美食类,所以各短视频平台推荐内容大多以这两类为主,游戏方面,腾讯旗下的两款游戏最后年轻群体喜爱。
泛娱乐用户内容圈层特征明显,且优质内容和KOL/明星持续刺激泛娱乐用户的付费和持续消费,其中,付费用户使用黏性显著高于整体用户,为app贡献更多的人均时长,在线视频方面女性付费人数高于男性,基于女性爱追剧,喜欢看综艺,付费占比显著高于全体女性网民。
年轻群体作为泛娱乐用户主力军,在增加各类娱乐软件使用时长的同时刺激着各种娱乐软件的发展,他们喜欢新鲜事物,新的玩法和功能才能刺激他们消费。
如何看待当代的娱乐化?对于泛娱乐化的大众传媒,尤其是对于受众面最广、泛娱乐化程度较高的电视等媒体而言,其降低的,不仅仅是受众的文化品位,连受众的基本判断能力都将受到了损害。受众不断地受到泛娱乐化传媒产品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在浓厚的娱乐氛围下受众对善恶美丑的概念都会变得模糊不清,怎么区分高雅与低俗的...
对现在这种艺术泛娱乐化倾向的问题持怎样的看法现在艺术的娱乐化倾向,是同教化结合在一起的,与教化共同发展的:一、不能把娱乐片面地解释成狭义上的使人开心或者发笑,于艺术的娱乐,指的是一种精神慰藉。二、艺术的教化功能,是有时效性的。其实,曾经的教化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演变成落伍的东西,如同悲喜交加一样,对人都有教化和感染。具...
大学生如何面对泛娱乐化的冲击?变得对于慢节奏十分不耐烦,总是热衷于追求潮流和新奇的东西,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些碎片化信息也在某种程度上挤压了学习和进步的时间空间,如何在泛娱乐化的浪潮中发现真正的良性的兴趣使自己变得更加充实,使人生更加富有意义也同样一个需要认真思索,时时反思的问题!
泛娱乐成因在当今社会,媒体的竞争环境无序化成为了“泛娱乐化”现象的催化剂。泛娱乐化是资本驱动下的全球化信息产物,资本的逐利本质促使媒体竭尽全力吸引受众,而信息全球化则削弱了传统高利益相关性的限制。娱乐内容因其易与大众建立利益关联,成为了传播的热门选择。市场化竞争压力下,新闻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甚至...
广电总局坚决抵制耽改之风等泛娱乐化的现象,你如何看待此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种泛娱乐化倾向,很容易使人产生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很容易在人们处理巨大数量的信息的时候陷入一种虚实难辨和角色认同的困惑之中。虽然像这种耽改之风,的确是会顺应部分群体的心理,但是它与社会的主流是不相匹配的。这种网络领域的文化作品,主要是面向青少年,而他们往往缺乏...
广电总局发文称“坚决抵制泛娱乐化”,什么是泛娱乐化?通过泛娱乐化出现,很多观众通过现代媒体的摄入,得到了很多短暂的轻松和快乐,但是其实这种内容是非常空洞浅显的,没有任何的意义,也不会让人得到特别多的收获。其实就是把大众喜欢的一种事物大量的开始投放和出现,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这种泛娱乐化的情况。而广电总局如今发文宣称坚决抵制泛娱乐化,其实也是...
泛娱乐化是什么意思泛娱乐化是指一种文化现象,其核心特征是把原本严肃或者正式的事物变得轻松、娱乐化,甚至调侃和恶搞。这种现象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包括电视、电影、音乐、网络等娱乐领域。泛娱乐化是一种把原本严肃或正式的事物变得轻松、娱乐化的文化现象。详细内容如下:1. 泛娱乐化的定义和表现方式:泛娱乐化...
抖音泛娱乐化是什么意思抖音泛娱乐化,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种娱乐元素融入到抖音平台中,使用户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快乐与乐趣。这种娱乐化的内容包括搞笑视频、舞蹈表演、小品演出、明星名人的日常生活等,丰富了用户在抖音上的体验。在这种泛娱乐化的氛围下,用户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创造自己的内容,并获得更多的粉丝和关注。抖...
谈谈你对新闻娱乐化的理解。【答案】:(1)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二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新闻,...
所谓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一股以消费主义所谓“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一股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电视,戏剧,网络,电影等)为主要载体,以内容浅薄空洞的方式,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一种文化现象。泛娱乐化是资本控制下信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一方面资本的趋得性要求媒体最大限度地...
苏尼特右旗说:
电竞有发展吗电子竞技行业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香辣回复: 电竞在国内,尤其是父母还不太被认可.但是像WE的草莓,电竞转解说,就拿到了百万年薪.电竞是个年轻饭,一定要慎重.
苏尼特右旗说:
聊天中,女生说“最近我好累啊”怎么回复? -
香辣回复: 1、辛苦了,宝贝 当女生对你说出“累”的时候,说明女生的情绪是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如果你只是告诉女生“好好休息”的话,就好比叫女生“多喝热水”一样,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如果女生是因为“工作”说“累”的时候,你要对女生...
苏尼特右旗说: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上学吧
香辣回复: 游戏研发和运营,这是我们平台最核心竞争力.大众化平民化是91YX平台最显著的特点,各个层次的娱乐产品,符合各个年龄层用户的娱乐项目,我们希望能在91YX娱乐平台上实现完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