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2025-05-23来自:门户网站
教材解读:

明末清初有位才子,他前半生是鲜衣怒马,及时行乐的富贵公子。明朝覆灭后,他愤而高举反清复明的大旗,但历史的滚滚车轮碾压了他的个人意志,失败是必然的。而后他避世隐居,著书立说,传于后人。他就是具有“冰雪人格”的张岱。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卷三,人至中年的张岱,此时过着“布衣蔬茛,常至断炊”的隐居生活,回忆少时一次夜游西湖的经历,聊以慰藉。据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版本,文章第一段写奇景“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寥寥几笔,勾勒出大雪三日后,“我”独立于西湖,万籁俱寂之下,体会到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哲思。这是古代文人雅士独特的审美情趣。第二段写奇遇“见余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既写出了偶遇知音的惊喜,一个“客”字又隐约透露出对故国的淡淡哀思。最后,借舟子之口,点明“痴”,可谓是痴人赏奇景遇奇遇。

教学设计思路:

面对文言文,九年级的同学应该是有基础的。但经对照本班基础差的学情,发现学生对文言文是有畏难心理的,如何打消学生内心的恐惧,成了我思考的点。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身为中国人,在语文课上接受文化的传承,我认为老师和学生是肩负使命的。学生怕的无非就是文言文的晦涩难懂,那么,老师帮助学生读懂就好,要读懂必须先读顺,于是就有了我的第一个教学目标:读顺课文。怎么读顺?正字音、划节奏。读懂呢?如何帮学生解决这个难点,要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大部分人都会,老师坚决不多讲,学生被逼无奈,会从等待的、被动的转变为主动思考学。最后总结文言文翻译的顺口溜,目的是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朗朗上口,再遇文言文感觉真的很容易。

第二课时,在读顺和读懂的基础之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何时何地何人何事,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而带领学生共同进入读中赏奇景,体会写景时白描手法的作用,这里设计《天净沙·秋思》的比较阅读,最后结合背景,领会文章主旨,读中感悟痴人张岱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顺课文    2.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提起文言文同学们总之畏之如虎,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打败每位同学心中的这只小老虎。

齐读目标。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该如何读顺一篇文言文?

生1:解决生字词,会断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师评:一听就知道这位同学学习语文很有方法哦。

学段一:读顺

正字音

崇祯      毳衣      雾凇      沆砀    更定    更有此人    铺毡      强饮

接龙识别生字词,强调:毳的写法,多音字,更、强 ,分男女生朗读。

划节奏

听名家范读,找到课文的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之感。提醒同学们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抽个别生朗读。

学段二:读懂

小组活动,合作开展

自学:借助课下注释,钩连积累的文言词汇,圈出不通或不懂的地方交流(3分钟)

交流:1号、2号收集疑难,组内交流解决;组内不能解决,师生交流。小组合理分工,一人至少翻译一句,先翻译重点字词,在说句子(3分钟)

分享:大胆、自信(4分钟)

课件出示课文(重点字词或标红或标蓝) 

学段三:归纳.整理

文言文翻译顺口溜:

直译+意译    单音词变双音词

抓住重点词  关照特殊句

文言文翻译  真的很容易

巩固与检测

1.一词多义

(1)白    (2)是    (3)更    (4)一

2.词类活用

大 雪 三日:名词作动词,下雪

是金陵人, 客 此:名词作动词,客居

拥毳衣 炉 火:名词作动词,带着炉火

与余舟一 芥 :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微小

3.古今异义

余 住西湖:古义:我  今义:剩下

余强饮三大 白 而别:古义:古代罚酒用的酒杯 今义:白色

湖中焉得 更 有此人:古义:还  今义:更加

余强饮三大 白 而别:古义:竭力、尽力。 今义:勉强。

4.特殊句式

是金陵人:判断句

见余大喜曰:省略句

更有痴似相公者:倒装句

5.重点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布置作业:

1.当堂能熟读成诵

2.完成练习册49页1.2.3, 分层演练1.2.3.4.5.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中赏奇景,学会白描手法的作用

2.读中思主旨,感悟痴人张岱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读懂了文章大意,那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张岱一起走进他的回忆里,共赏雪后夜色下的西湖美景,这样特殊的情形下竟然还有先张岱而至的赏雪人,发生一个怎样奇妙的故事呢?带着这些疑问,请同学齐读课文。

环节一:聚焦段落一  读中赏奇景

1.作者是在何时何地、怎样的天气环境中去看雪的?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提示:从写景角度、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等方面赏析。

要求:课本批注赏析    格式提醒:描绘了什么景,运用了什么,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志趣)。

旧知回顾:景物描写从哪些方面赏析:顺序(时间、空间)、视角(仰视、俯视)、感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修辞、表现手法(正侧面描写、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等)

自学思考——批注赏析——同桌交流——展示分享

知识链接:白描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白描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著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环节二:聚焦段落二    读中解奇遇

文章题为《湖心亭看雪》,作者赏美景后,是否该折回,为何有了下文的记叙呢?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你怎样理解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

背景资料: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张岱在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即写于他避居剡溪山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环节三:品读全文  读中思主旨

默读课文,独立思考:有人说本篇文章是痴人赏奇景遇奇遇,请问作者痴在何处?

“痴” 痴行——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痴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情——痴迷于故国家园的梦忆之中

课堂小结;

本文以精练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 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幽远脱俗的闲情逸致以及对故国的淡淡哀思。

  • 部编版小学文言文获奖教学设计
  • 《爱莲说》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比
  • 示例:描写雪景的诗歌如《湖心亭看雪》《江雪》等;表达送别主题的诗歌如《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畅,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提示。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都不拘固定...

  • 鲁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短文两篇》
  • 26 登泰山记 [0] 27 短文两篇 [0] 28 观潮 [0] 29 湖心亭看雪 [0] 30 诗四首 [0] ◎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怎样蒐集资料 [0] ※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课...

  • 湖心亭看雪的扩写(从雾凇沆砀到舟中两三粒而已)
  • 为您推荐: 湖心亭看雪翻译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案 张岱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赏析 为什么去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阅读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答案 湖心亭看雪朗读 其他类似问题2013-12-03 湖心亭看雪里 “ 雾凇沆砀...两三粒而已” 这段采用... 2013-12-29 请为<<湖心亭...

  • 初中语文教研员国培研修小结
  • 6、在理论研修阶段的最后一天,语文骨干班的曹新悦老师和助力班的石秀轩老师分别执教了一堂阅读教学展示课,石老师上的是现代文《紫藤萝瀑布》,曹老师上的是文言文《湖心亭看雪》。进而接受了特级教师胡明道的极具专业水平的评课。这种上课与专业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个学员都得到了一次极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

  •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读后感 速度!!!在线等 。。。
  • (《望岳》、《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等)今天我们又将一起欣赏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 (以回忆诗词导入可以巩固所学,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入境。) 2.学生自己书写标题,解题,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

  • 文言文《小石潭记》的教学反思
  • 作者也许又是象《湖心亭看雪》里的张岱一样清高孤傲,不屑与世人为伍,所以前面说“寂寥无人”。 学生的话让我震惊不已,他们能结合旧知识来看待新问题,真不错呀。于是我微笑着点头,刚想点评点什么马上又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3:我不这样认为。我想这不矛盾。他说“寂寥无人”是说除了他们几人之外再没有其他...

  • 要求的文言文
  • 湖心亭看雪(张岱)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 八下与朱元思书(吴均)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马说(韩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小石潭记(柳宗...

  • 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 诵读课文有:《桃花园记》、《爱莲说》、《核舟记》2——4段,《陋室铭》《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诗四首》 三、年级现状分析: 语文学习情况:通过七年级的初中语文学习,我们各位教师在课堂上能进一步明确教学的目的,对新教材新教法也有...

  •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学到的权利有哪些
  •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莲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词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

    马塘区说: 《湖心亭看雪》本文着眼于一个"痴"字,根据全文,联系背景,说说作?
    土豆回复: 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明主题,突出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马塘区说: 8年级语文书,26 - 30课重点字 -
    土豆回复: 阙quē 曦xī 襄xiāng陵 湍tuān 漱shù 属zhǔ引凄异颓tuí 鳞lín 藻zǎo 荇xìng艨艟mãng chōng 乘骑jì 舸gě 泅qiú 僦赁jiù lín毳cuì衣 雾凇sōng 沆砀hàng dàng 荒秽huì 荷hâ锄 候骑jì都dū护 燕yān然 豚tún

    马塘区说: 《湖心亭看雪》1.文中描写了西湖怎样的景色?2.文中交代的中心事件是什么?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作业帮
    土豆回复:[答案]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内心的孤傲,遗世独立之感

    马塘区说: 说说《湖心亭看雪》中,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是什么?不要把什么教案拿来敷衍我 我要的一句话 ,一句算准确答案 - 作业帮
    土豆回复:[答案] 雅趣: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马塘区说: 八年级上语文配套29课湖心亭看雪答案 -
    土豆回复: 一、 1.gēng cuì hàng dàng dī jiè nán2.(1)断绝,消失. (2)撑,划. (3)鸟兽的细毛(4)水汽凝成的冰花. (5)只. (6)哪能.3.(1)《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石工 陶庵 蝶庵居士明末清初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2)奇景雅趣 (3)大雪三日 湖中...

    马塘区说: 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湖心亭看雪》 -
    土豆回复: .“堤”、“亭”、“舟”、“人”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

    马塘区说: 课文《湖心亭看雪》,课文题目是看雪,但是也写了听觉,有什么效果 - 作业帮
    土豆回复:[答案] 运用听觉,以静衬动,更加突出湖上的安静.

    马塘区说: 湖心亭看雪写景使用了什么用法手法?有什么特点? -
    土豆回复: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

    马塘区说: 湖心亭看雪 -
    土豆回复: 看雪气氛的句子:雾凇、、、、、、中 人两三粒而已 看雪方式的句子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

    首页
    返回顶部
    广东生活网

    © 广东生活网 guangdong.xky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