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晷送稻

2025-05-24来自:门户网站
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昊伏波将军秀之曾孙也。晷为儿童,未尝被呵怒。顾荣见而称之,谓其外祖薛兼曰:“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及长,恭孝表约,学识有理义,每独幽暗之中,容止瞻望未尝倾邪。虽侯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诵咏不废,欣然独得。父母愍其如此,欲加优饶,而夙兴夜寐,无暂懈也。父母起居尝馔,虽诸史亲馈,而晷不离左右。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于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侍,所诣之处,则于门树下籓屏之间隐息,初不令人知之。兄尝笃疾经年,晷躬自持侍,药石甘苦,必经心目,跋涉山水,祈求恳至。而闻人之善,欣若有得;闻人之恶,惨若有失,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会稽虞喜隐居海嵎,有高世之风。晷钦其德,聘喜弟预女为妻。喜戒女弃华尚素,与晷同志。时人号为梁鸿夫妇。济阳江淳少有高操,闻晷学行过人,自东阳往候之,始面,便终日谭宴,结欢而别。
司空何充为扬州,檄晷为主簿,司徒蔡谟辟为掾属,并不就。尚书经国明,州土之望,表荐晷,公车径征。会卒,时年三十八,朝野嗟痛之。晷未及在、大敛,有一老父缦袍草屦,不通姓名,径入抚柩而哭,哀声慷慨,感于左右。哭止便出,容貌甚清,眼瞳又方,门者告之丧主,怪而追焉。直去不顾。同郡顾和等百余人叹其神貌有异,而莫之测也。

译文:

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是伏波将军孙秀的曾孙。孙晷很小时候,从未被呵斥过。顾荣看到后先赞扬他,对他的外祖父薛兼说:“这个孩子神色清明,有志气,不是一般的小孩。”等到长大后,(孙晷)恭敬孝顺,清廉节俭,学识符合公理道义,每当独处暗室时,容貌举止顾盼之间也未曾有所偏离。虽然自己家业丰厚,但孙晷常常穿布衣吃素食,亲自在田间耕种,功读不辍,欣欣然独享其乐。父母担心他(怕他用功过分),想让他轻松一些,但他早起晚睡,没有一点松懈之意。父母日常的饮食,即使是兄弟们亲自送来,他也从不离半步(照顾父母起居)。富春一带通车的道路很少,动不动就要从江河间通过,父亲不习惯水路,每出行乘坐舆,孙晷亲自扶侍,到达以后,就藏在门外树或能遮当身体的地方,不让主人知道。兄长曾长期卧病,孙晷亲自照顾,尝药送水,精心料理,远涉山水,祈求诚恳备至。听说别人的优点,高兴得像是自己有所得;听说别人的缺点,难过得像是自己有所失。看见别人忍饥挨饿受冻,就周济供养他,乡人的馈赠,一点都不接受。亲朋故交中有几个穷困潦倒年老的,常常前来计要东西,人们大厌烦慢待他们,而孙晷看到他们,非常愉快恭敬,天冷就同卧,吃饭也同锅,有时脱下衣服赠送被子来救济他们。当时收成不好谷物昂贵,有人偷割他家未成熟的稻子,孙晷看到后躲避起来,一定在人家离开后才出来,不久亲自割下稻子送给他。乡邻感动惭愧,没有人再敢去侵扰他。
会稽人虞喜在海边隐居,有高于民有风范。孙晷钦佩他的品德娶他的弟弟虞预的女儿为妻。虞喜劝诫侄女抛弃浮华崇尚朴素,与孙晷志同道貌岸然合,当时的人称他们为“梁鸿夫妇”。济阳人江淳很小就有高尚的品行,听说孙晷才学品行超越常人,从东阳前往看望,刚见面,就整天欢宴,尽兴而去。
司空何做扬州刺史,表奏孙晷为主簿,司徒蔡谟征召他为属下,(孙晷)都不应召。尚书经国明,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人,上表举荐他,官府直接征召。他正好去世,时年三十八岁,朝野上下嗟叹痛惜,没来得及为孙晷举行盛殓,有一位老人穿着破衣草鞋,不通报姓名,直接进来抚着灵柩大哭,哀声悲苦左右之人无不感动。哭完出门径直离去,他容貌清朗,眼孔方正,守门人告诉办丧事的人,)—办丧事的人感到奇怪就去追他。他径直而去也不回头。同郡的顾和等一百多人为其精神面貌异于常人而慨叹不已,但不能推知是怎么一回事。】

  • 文言文孙晷的译文
  • 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所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翻译如下: 孙晷看见别人忍饥挨饿受冻时,就会周济供养他,乡人的馈赠,他却一点都...

  • 孙晷送稻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孙晷送稻》文章用了对比的手法,旁人对穷老者的态度是“人多厌慢之 ”,而孙晷对穷老者的态度是“ 欣所逾甚”。保护他人自尊心;宽以待人;体谅他人的难处;选择恰当的方式帮助别人。“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体现了孙晷保护他人自尊心;宽以待人;体谅他人的难处;选择恰当...

  • 孙晷传求翻译
  • 原文标点停顿有些问题,恰当的是:孙晷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所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 文言文孙晷的翻译
  • 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所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翻译如下: 孙晷看见别人忍饥挨饿受冻时,就会周济供养他,乡人的馈赠,他却一点都...

  • 孙晷见人饥寒 文言阅读答案
  • 原文的意思:孙晷看到别人挨饿受冻,都会一并周济供给(饥寒之人)。而乡里乡亲所赠送之物,他则一概不接受。亲戚朋友中有几个年老穷困的,常常来索要东西,人们大多厌恶并且怠慢他们,而孙晷总是会见他们。而且常常表现得比平时更高兴,冷的时候就和他们同盖一床被子,吃饭的时候就和他们使用同一套食...

  • 文言文孙晷原文及译文赏析
  • 孙晷 孙晷①见人饥寒,并周赡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所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选自《晋书·孙晷传》)【...

  • 古文孙晷乐善好施翻译
  • 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有人偷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翻译:孙典,字程度,吴富春人。

  • 文言文乐善好施
  • 孙晷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所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翻译如下:孙晷看见别人忍饥挨饿...

  • 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文言文翻译
  • 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有人偷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翻译:孙典,字程度,吴富春人。

  • 文言文《晋书●列传第三十二》翻译
  • 亲戚朋友中有贫穷而年纪大的人,常四处求告,人们大都厌恶他们,而孙晷迎见他们,更加愉快恭敬,冷了则与他们同盖一条被子,饿了与他们同吃一锅饭。有时解下衣服赠送被子来怜恤他们。遇到饥年粮食价格高,有人偷割他的稻子,他见到后避开,等那人走了,然后把自己的稻子割了送去。乡邻感激愧疚,没...

    德庆县说: 关于一字师的故事 -
    初学回复: 成语 一字师 发音 YI ZI SHI解释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

    德庆县说: "茄子,公主,大米,小饼"怎么来的?仙妖进. -
    初学回复: “茄子”是韩饭称呼强仁的外号~ 原来有人说是因为强仁的韩文读法与茄子很像,但后来证实不是这样的~ 也有说是因为他笑起来像茄子(真是不大明白韩国的审美) “公主”是与神起家的花花“女王”相对的,因为希澈起初定位给人感觉很高...

    德庆县说: 五常大米与一般大米的含糖量?升糖指数?适合糖尿病人吗? -
    初学回复: 大米的含糖量是5.8毫克,米主要是淀粉这种多糖,含75%左右,要是糖尿病要经常调换,因为现在大米加工精度高,除淀粉和少量脂肪(2%)、蛋白质(7%)外,其他成分都在加工中跑了. 大米的升糖指数在59~50,是中等升糖指数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糖友应该多注意饮食习惯,按照标准的热量进食,合理的运动,监测血糖的变化,按照糖尿病推荐食谱吃,以保证血糖的稳定和营养的摄取,你可以下载血糖高管APP

    德庆县说: 有季节特征的诗:春、夏、秋、东 -
    初学回复: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站上头.(夏)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冬)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描写春...

    德庆县说: 小邑犹藏万家与稻米流脂粒米白,公私仓禀俱俱丰实 是什么意思 -
    初学回复: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句的意思的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德庆县说: 有大米和面粉共100千克,1/5大米和1/4面粉共24千克,大米和面粉各有多少千克 -
    初学回复: 1/5大米和1/4面粉共24千克得:4/5大米和面粉共24*4=96千克(1-4/5)大米=100-96=4千克列式:24*4=96千克大米=(10...

    ……

    首页
    返回顶部
    广东生活网

    © 广东生活网 guangdong.xky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