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
【摘要】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数学教育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是传播文化和培养素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采取如下策略: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进行愉悦的人文互动。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人文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应重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大力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以使学生形成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本文就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做一探讨。
一、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1)建立真诚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来参与其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一个学生如果感到课堂气氛是自由和随意的,他就会觉得很有安全感,会心情舒畅,就会按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断进取。(2)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对学生有缺点的回答要在肯定学生部分回答正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完善,从而使学生在心里肯定自己。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把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当作最终的教育目标,让学生记概念、定律、法则、公式等,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态度等。钱学森曾说:“科学与人文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科学应与人文相结合,才是真正的数学教学。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课堂练习时,有这样一道题:把下面的偶数写成两个质数之和的形式。8=()+(),10=()+(),12=()+()……当学生解答完之后,我追问:“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除了2和4以外)都能写成两个质数和的形式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例举很多,我都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接着,我告诉学生:“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这就是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有人称它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方面的工作处于领先水平,同学们要以陈景润为榜样,勇于攀登数学高峰。”这样简单的几句话,使学生深受启发,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现实,知识与精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人文价值,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意识。
三、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适时适当地介绍古代、近代、现代人类的科研和科技成果,或及时地将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信息呈现给学生作为学习的材料,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关注自我生存,关注自然和社会,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例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我播放了动画故事(七巧板的由来):宋朝有个叫黄伯恩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成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边形,6人拼成六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良好。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进成只有七块板,由它拼图,演变成了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还给它起了个神奇的名字叫“东方魔板”。此故事贴近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知道了七巧板的来历,了解了七巧板从生活中来,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作进一步探究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和创新能力。
四、进行愉悦的人文互动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真正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学会助人。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上的闪光点,有机地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例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老师首先设计了一张表格,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去调查,要求算出调查的数据的平均数。可以走下位置自由讨论、调查。题目要求出示后,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纷纷走下位置找同学来调查数据,神情专注而兴奋。过了几分钟,全班交流。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民主和谐、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人文环境,解放了学生的嘴巴,解放了学生的头脑,体现了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激发了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再次证明了“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充的窗口,而是一枝等待燃烧的火把。”相信学生在这种充满人文性的数学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做人。
李冠华
1、利用数学中体现人文性的生活内容进行人文素养培养
2、利用数学美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提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因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但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王安松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由一味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互学的活动场面,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若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浓厚的...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应重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大力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以使学生形成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本文就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做一探讨。一、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1)建立真诚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试用)》中,一度成为全国数学教师的热门话题之一。人们普遍认为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最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因为大家认为学习数学,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了解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中。但纵观目前课堂教学,由于陈旧的教学观念和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之间产生了矛盾,学生感到困惑不解时,会产生探究的欲望。三、质疑解疑是贯彻《数学课程标准》、培养自立探究的根本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并让学生解疑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在预习时,把不懂的、不理解的记录下来,提出问题;课后复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把一天来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并记录实践操作的体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的印象,加深理解,记忆。2、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那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学生常常提出为什么,怎么...
广饶县说:
如何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合作能力 -
丘也回复: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动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环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主动参与的积极最高,实践能力最强.(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都是有思...
广饶县说: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兴趣 -
丘也回复: 兴趣是学习数学的不竭动力,数学练习要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和适应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语言艺术和典型范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重要的.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抓好导入,...
广饶县说: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论文 24 -
丘也回复: 一、提供巨大的探索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尝试、解决对小学生而言,凡是人的可能性得到开发,潜在能力得到实现,都可谓是一种创新.小学已有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独自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创新奠定了基础.在课堂教学...
广饶县说: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求答案 -
丘也回复: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
广饶县说:
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说"有能力 -
丘也回复: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语言是智力发展的促进者.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对思维有概括和调节的作用,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反过来借助思维对人们的语言进行调节.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述...
广饶县说: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 作业帮
丘也回复:[答案] 一、吃透教材、巧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又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把教材吃透,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以...
广饶县说: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策略 -
丘也回复: [摘要]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得到不断深化.广大教师正积极为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而不断进行着尝试. 中国论文网 /9/view-4797934.htm[关键词]观念;策略...
广饶县说:
请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丘也回复: 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创新氛围.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从让学生机械接受转变为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创新,用欣赏的目光去...
广饶县说: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
丘也回复: 一、灵活驾驭教材,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
广饶县说: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中实行素质教育 -
丘也回复: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最终目标的教育,其实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突出,思维活跃,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抓起.作为我们数学教师应立足数学课堂,从小学数学学科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