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2025-05-23来自:门户网站
【 内容摘要】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新课改理念中提到: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形象思维是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一个特别突出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学生对情感的体验更加敏感。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提供了优先的条件,在阅读教学中能点燃学生情感体验的火花,无疑是提高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的良好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情感 体验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所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了阅读在落实三维目标中的积极作用,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泛泛地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对课标中的感情主线把握不准,在课堂上也得不到有效的阅读训练和得法的指导,缺乏理解、内化、运用祖国语言的教学过程,没有敏锐、形象地感知文中的活动、品质,没能及时点燃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火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效果。   一、把握课文的情感主线,找准体验的切入点 恰当的情境设计能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去,使学生未闻其事,先感其情;未读其文,先感其意。可往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很容易就忽略了情景的创设,找不准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切入点,让本来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佳作流于平淡。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就是进入课文的角度.这个点选择是否准确,直接影响阅读效果。更无从谈起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比如在上《尊严》这一课时,有的老师是这样找课文的切入点的:同学们,请阅读全文,然后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尊严?同学们阅读完后,讨论非常热烈,有的同学说尊严是不吃饭尊严是爱劳动尊严是先劳动后吃饭等等,显然这位老师的切入点找得不准确,一篇精彩的文章被割裂成多个破碎的版块,脱离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主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对话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触摸语言文字的心跳,体验语言文字的味道,品评语言文字的内涵,从而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浸润学生精神人格。有一位老师在上《长相思》这首词的时候,情感的主线和切入点非常的到位,其中有一个片断是这样的: 生:他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 可以看出一个精妙的切入点却让所有的感情主线凸显得如此的强烈,这就是作者的成功之处。 二、加强朗读训练,突破朗读障碍 语文课标中强调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这不仅使其具有程序简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观在这样的流程中得以真正确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转变过来,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朗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了朗读的训练。要知道,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老师在课堂中要指导学生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又如我在上《鸟的天堂》这一课时,就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句时,我让学生用感情反复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我一边纠正学生一边范读,直到学生读出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的赞美之情,当学生用饱含深情的声音读出这句话时,我体会到了这棵美丽的树不仅仅是长在南国,而且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所以说我们要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语言,更是品味语言的过程。 三、优化课堂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让学生在富有激情的阅读环境中,迸发出阅读兴趣的光芒,那是一位成功的教师尽力追求的理想的阅读教学的有效课堂,因为阅读是语文的重要环节,落实好这一环节,就相当于有效课堂落实了一半,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释题引申、背景介绍、法故事引入、创设情景等方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感情让其进入情境,我们洋浦的梁胜娟老师在上《生命 生命》这一课时,采用音乐铺垫阅读背景等形式,把阅读课堂的背景渲染得淋漓尽致,她课堂上播放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26岁双耳失聪的情况下谱写的曲子,通过独特的方式阐释生命的奇迹,当学生在《命运交响曲》 的伴奏下再次诵读课文时,文本的情、作者的情、读者的情,在背景音乐的烘托和渲染下全部融为一体,使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都化为一字字一句句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化作一声声一次次真切深情的呼唤。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为了使学生在智力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须使他们有渴求掌握知识的愿望。教学中,我改变了单凭教材上课的形式,增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都是为了不 教阅读教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掌握知识规律,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有兴趣地读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运用兴趣教学,会使教学收到更好地效果。 四、牵引学生的真情实感,让美好的情愫在生长中升华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交际,语文的工具也就消亡了,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外显的情感内蕴中,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这种共鸣,实质上种情感的感应,学生体验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此情此境,也就是说学生心灵深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情感积淀。这种积淀往往处欲发而不能,罢之而不甘的心理倾向之中。这时,教师要有充分的资源意识,把学生的情感积淀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加以导引,让学生抒发心中的情感积淀,进一步升华情感。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描述首都人民带着缠绵欲绝的悲痛情绪在盼灵车迎灵车送灵车的场面。教学中,教室挂上带黑纱的总理遗像,播放阵阵呜咽哭泣的哀乐等手段,是学生沉浸在悲凉、凄婉的课堂气氛中。然后在这总体的情感气氛中,运用联想激起学生深层的情感体验。如迎灵车这部分,人们不约而同站直了身子,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里启发学生体会连泪水也顾不得擦,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子这说明人们无限悲痛和极大思念之情。接着进一步展开联想,升华学生情感体验。此时此刻人们会想起总理的什么?(学生自然会想到总理检阅群众,迎送国际友人的幸福情景)。而眼前我们敬爱的总理怎么样呢?人们的心情更会怎样呢?结合分析画面人物的表情,一股更加沉痛的感情在学生心底迸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悲泪,激起了荡涤肺腑的悲哀之情,进一步深化了对文章中情感的体验。由于学生体验得深刻,容易落实课文中有关语文训练,更易激起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 回到课堂的具体问题当中,教师作为一名读者,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平等的,但是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个阅读的基调,或经过简单的提问,或经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钻进老师预设的圈套,牵引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美好的情愫在阅读中生长,在生长中升华。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让其产生强大的动力,获取阅读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参考文献:1. 《实践解读》 关心凤 周积昀主编2.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肖川著3. 《好课是这样练成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4.《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 广东省佛山教育委员会出版

  •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至关重要。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情感表达来带动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内化后再传达给学生。于漪老师曾强调,教师应进入角色,用情感感染学生,从而进行是非善恶的教育。如果教师自身缺乏情感,将无法引导学生的情感流向。其次,营造良好的师生人际氛围对于激发学生情感同样重...

  •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 导入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体验阅读材料中的情感。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故事的情境之中,从角色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这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轮流扮演,这样可以让他们从多个角度体验...

  •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 一、把握课文的情感主线,找准体验的切入点 恰当的情境设计能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去,使学生未闻其事,先感其情;未读其文,先感其意。可往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很容易就忽略了情景的创设,找不准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切入点,让本来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佳作流于平淡。阅读教学的切入...

  •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整体感情法”
  • 强调故事、文章的的整体内容,让学生把我整体脉络,文章的主线,从整体的角度再去分读部分内容

  •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
  • ”因此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应引导学生反复读书,做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把自己的深切感受在朗读中体现出来。三、培养边读边想的习惯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克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鼓励...

  •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
  • 事实上,语文教材中的 每一 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 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 个个标点,一 个个词语,一 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

  •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更好的感悟
  • 一、兴趣出发,激发阅读欲望 阅读是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施加影响、进行涵养化育的活动,其中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思维过程,它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文化选择取向相关联。因此,阅读教学伊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创设情境,定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学《大自然的秘密》一课时,我首先...

  • 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达到“感悟、积累、运用”三个层次
  • 情境口语训练:通过特定情境的口语训练,如辩论、演讲、导游词撰写等,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思维与运用: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创造性运用,如仿写句子、创作短文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

  • 二年级推荐 《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体会情感》
  • 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体会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阅读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还要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转移给学生,通过想象理解把文字转化成意境,从而与作者沟通情感,受到情感的陶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准确体会文章情感,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一、分析文题,把握情感文章...

    佛冈县说: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西红回复: 一、真诚尊重自主选择;二、自主研读 独立感悟 ;三、畅所欲言 真实交流 ;四、多读感悟品味语言 五、注重质疑问题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

    佛冈县说: 小学一二年级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
    西红回复: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宛如一碗苦口的良药,让人爱恨交织.不学,不能掌握知识;学,又实在无味.如何寻找到一条光明大道,让学生喝下这剂良药又感觉不到苦呢? 情境教学法无疑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

    佛冈县说: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
    西红回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如果教师能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想象练习,对发展学生的...

    佛冈县说: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西红回复: 1、在汉字教学中培养 汉字不仅是一种言语符,还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它的优势,使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成为认识世界、丰富情感、辨明事理的过程.如在教学汉字“磊”这一字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佛冈县说: 如何进行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 作业帮
    西红回复:[答案]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制定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师正确领会阅读教学的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做好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

    佛冈县说: 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14 -
    西红回复: 结合语文课程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青少年要全面发展,除了要思想健康、有文化知识之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心理因素,例如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

    佛冈县说: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
    西红回复: 1.注重学生的兴趣化阅读 阅读的初期阶段,允许学生不求甚解,先培养学生对书的亲近感.随着学生对书的兴趣日益浓厚,我们教师再适当加以指导,如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讲座,儿童文学作品的推荐课等多种形式,通过人物分析、情节欣赏...

    佛冈县说: 如何进行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
    西红回复: 阅读教学一定要教学生必要的阅读技能,语文练习,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技能的练习.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把握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佛冈县说: 情感教育文献综述 -
    西红回复: 简阳市石桥初中 谢兰英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

    佛冈县说: 怎样做好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理解
    西红回复: 一、依据目标指导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则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阅读的教与学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实现课程目标,包括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

    首页
    返回顶部
    广东生活网

    © 广东生活网 guangdong.xkyn.com